1 / 5
文档名称:

论稼轩词用典.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稼轩词用典.doc

上传人:drp539606 2019/11/3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稼轩词用典.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熊笃辛词用典之丰富及自然巧妙,历代词人无出其右。《词林纪事》引楼敬思评曰:“稼轩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也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刘熙载《艺概》也说:“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理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资是何敻异?”辛词中究竟用了多少典故?分布比例如何?又分别源出何人何书?似无人做过详细的分类统计。笔者不厌其烦,以邓广铭先生《辛稼轩词编年笺注》为本,甄别属于典故者,并稍作增补,逐条录出,然后分类统计,作定量定性分析。这对于研究其用典特色,证明其词风渊源,探索其用典与思想倾向、审美倾向之关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辛稼轩词编年笺注》共辑词626首,其中未用典故的有83首,占总数13·3%;用一典者105首,占16·8%;用两典者107首,占17%;用三典者91首,占14·5%;用四典者75首,占12%;用五典者48首,占7·7%;用六典者35首,占5·6%;用七典者34首,占5·4%;用八典者22首,占3·4%;用九典者11首,占·8%;用十典者8首,占1·3%;用十一典者5首,占0·8%;用十三典者2首,占0·3%。总计543首共用2016次典故,其中源出集部共1095次,占总数54·3%;史部共500次占24·9%;子部276次占3·7%;经部145次占7·1%。典故来源的前30名为:苏轼147次,杜甫142次,《史记》和《世说新语》各110次,《庄子》84次,《汉书》79次,韩愈75次,《楚辞》73次,《晋书》63次,《诗经》57次,陶渊明47次,《唐书》46次,白居易34次,李白33次,《论语》31次,《南史》27次,《后汉书》26次,《三国志》25次,杜牧和黄庭坚各23次,欧阳修22次,《列子》21次,《左传》19次,《战国策》和王安石各15次,《孟子》14次,刘禹锡和王羲之各13次,孔稚珪10次。此外尚有《书》、《易》、《礼》、《宋书》、《南齐书》、《汉官仪》、《吴越春秋》、佛道书、《淮南子》、《老子》、司马相如、扬雄、孟郊、李商隐、柳宗元、元稹、王勃、三曹、二谢等,均在9次以下。由此可见,第一、辛词用典出处,是他世界观、人生观倾向的自然流露。苏轼的“奋厉有当世志”,杜甫屈原的忧国忧民,司马迁的发奋著书寄托悲愤,韩愈的“道济天下之溺”……除《庄》、《列》、陶潜之外,皆属儒家思想为主者,这与词人“民为国本”、“惠养元元”的仁政思想,屯田积粮、节用宽民的理财思想,广开言路、重贤用能的开明主张,积极备战、收复中原的爱国思想,严惩***、抑制豪强的批判精神等,均息息相关【1】。。第二、与其人生际遇有关。他南归以后因抑制权贵豪强和积财备战、准备北伐而遭弹劾,曾两度罢官,在带湖、瓢泉投闲置散长达20年之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压抑、苦闷,需要排遣忧愤、平衡心态;而道家愤世嫉俗和庄、列的逍遥自适、陶渊明的田园恬淡等思想,自然成为他在仕途受挫、内心矛盾、寻求解脱时的灵魂归宿。这是他好用庄、列、陶典故的思想原因。他用《晋书》、《南史》、《世说新语》典故较多,则因为这些书多记南朝人事,而正与南宋偏安江左的情势相类。第三、从文风上看,苏轼的豪放旷达,杜甫的沉郁顿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