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文档名称:

解读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行政体制改革论文.pdf

格式:pdf   页数:7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解读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行政体制改革论文.pdf

上传人:cxmckate1 2016/1/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解读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行政体制改革论文.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文摘要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成渝综改区”),是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两个综改区之后,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个以“统筹城乡”为重点的、且跨行政区划的综改区。从其设立背景和战略意图的考察可知,成渝综改区不同于以往改革多以经济体制为突破口,而是立足于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突出、城乡差距持续扩大、三农问题亟待解决的发展现状,立足于与东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及自身资源的条件差异,立足于为西部地区提供发展模式的前提下,结合成、渝两地在西部的中心城市地位优势及城乡分割体制的典型性特征而设的,旨在建立以体制创新为核心的城乡统筹发展可借鉴的改革路径,从而形成分类指导区域发展的经验模式。对成渝综改区体制改革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城乡统筹和跨区行政体制创新的模板,对统筹发展背后的深层次的体制与结构障碍寻求解决途径。成渝综改区,又被称为“成渝新特区”,所谓“新”主要是从被赋予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权力而言的,综改区的核心在于“软环境”的提供,即各种机制的创新为统筹城乡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和体制基础。地方政府作为试验的主体,仍占据综改区主导地位,“以行政破行政”,即行政制度的制约须依靠行政制度的力量来打破是本文研究的立足点和初衷所在。本文立足于成渝新特区自身,综合运用现状考察、实证分析、对比分析及理论建构的研究方法,主要从三个维度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加以解读:首先是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即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主要涉及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现代行政服务型政府的定位和回归,实现政府在社会职能领域的退出机制和培育部分职能的社会承接功能,这也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切入点;其次是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对成渝综改区而言,主要涉及成、渝如何实现跨区划的行政协作机制,在区划理论实现良好的区域治理制度环境。对此,本文引入跨区行政协作的概念,通过行政区划理论、区域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及区域行政法学等相关理论分析和理论构建,并结合成渝地区现状及当今世界各国区域协作实现形式的类型化研究,论述了破解成渝综改区体制困境的、多元复合跨区行政协作机制的理性选择之路;第三是城乡二元主体间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涉及针对既有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分工及公共产品、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城乡差距现状,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机制,使“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地位、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促进城乡一体统筹发展。通过对成、渝城乡发展的现状考察及行政区划所导致区域合作不足的实证研究,并在成渝新特区所涉及的行政主体间权力对应关系格局加以剖析的基础上,从综改区政府主导和行政体制改革层面出发,提出了构建有效的多元复合区域行政协作机制与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城乡统筹治理模式,突破区域行政和统筹城乡的体制障碍,为成渝综改区实现区域协作机制和城乡治理模式的创新提供制度基础和基本框架构建,从而推进整个成渝综改区的体制改革。关键词:统筹城乡体制改革职能转变区域行政公共服务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reform Experimental Area of the Harmonized Development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Chengdu-Chongqing(abbreviate prehensive Reform Area) is the prehensive reform area built after approval by the State Councilwith the key of the Harmonized Development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crossing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which is after the appearance of Pudong's New Areaand Binhai New Area. Through the study of establishment background and strategic intention, we know that prehensive Reform Area is differ from past reform taking the economic systemas starting point, which is established at the precondition of development statusof the serious contradictionof urban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