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吉西他滨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膀胱癌.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吉西他滨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膀胱癌.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9/11/4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吉西他滨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膀胱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吉西他滨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膀胱癌作者:朱剑勇刘永强刘鑫国【关键词】膀胱癌作者自1999年5月至XX年12月,应用吉西他滨动脉插管灌注治疗15例中晚期膀胱癌患者,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12例,女3例;年龄57〜87岁,平均岁,均以无痛肉眼血尿就诊,均经膀胱镜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病理类型:移行上皮癌13例、鳞癌1例、腺癌1例。肿瘤TNM分期、T210例、T35例;所有病例在进行本治疗前未接受过其他任何治疗。治疗方法采用局麻下Seidinger法,根据肿瘤部位选择对侧股动脉入路插管,使用F4或F5眼镜蛇导管,根据造影显示,将导管头端置于肿瘤侧骼内动脉,灌注吉西他滨,若肿瘤范围已跨越中线,则在对侧治疗完成后,将导管退至腹主动脉,成攀后再插入同侧骼内动脉灌注吉西他滨1200〜1800mg,双侧肿瘤根据肿瘤血管范围确定两侧酸内动脉给药量比率,药物灌注时间为40min,间隔28d重复治疗1次。疗效评价第1次动脉化疗前全部患者经CT及膀胱镜检查确定肿瘤大小、范围及分级,第2次动脉化疗后4周复查CT及膀胱镜,并将动脉造影结果、术中观察结果与治疗前对比观察。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2结果全组15例共进行20例次化疗,灌注化疗后所有患者膀胱癌均缩小或消失,临床症状均消失。其中肿瘤CR2例,PR9例,总有效率%,SD3例,PD1例。本组中14例在灌注化疗后3〜4周行手术治疗,其中10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行膀胱全切+肠代膀胱术,1例患者带瘤生存。术中见原因肿瘤浸润的癌性粘连松解,肿瘤边界清,术中出血少,病灶易切除。本组病例化疗后无严重毒付反应发生,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局部疼痛症状对症治疗后均好转。3讨论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T2以上的浸润性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时,约40%〜50%的患者已有远处转移,T2以上的患者预后不良,采用局部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和手术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1]。过去常用CMV或M—VAP方案,但这些方案毒性相当大,且疾病复发及进展较普遍,而完全缓解较少见。近年来,有专家应用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取得了较好疗效,Lorusso等[2,3]应用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取得23%〜44%的总有效率,中位生存时间5个月。主要的不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及肝功能损害[4,5]o本组局部应用吉西他滨取得较好的效果,总有效率%,毒付反应轻,与全身化疗相比有显著差异。吉西他滨为核昔同系物,属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主要杀伤处于S期的细胞,同时也阻断细胞增殖由G1向S期过渡的进程。吉西他滨在细胞内由核昔激酶代谢成有活性的二磷酸核昔和三磷酸核昔。其细胞毒活性就来源于这两种核昔抑制DNA合成的联合作用。二磷酸吉西他滨可抑制核糖核昔酸还原酶,而该酶催化DNA合成过程中生成三磷酸脱氧核昔的化学反应。从而导致脱氧核昔酸的浓度降低,三磷酸吉西他滨可与dCTP竞争性结合到DNA上,而细胞中dCTP浓度的降低可促进三磷酸吉西他滨与DNA的结合,结果一个核昔酸掺入到合成过程中的DNA链上,从而阻止DNA的进一步合成,另外,DNA聚合酶&并不能够清除吉西他滨核昔酸和修复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