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尿酶检测在早期肾损害诊断中应用.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尿酶检测在早期肾损害诊断中应用.doc

上传人:pppccc8 2019/11/4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尿酶检测在早期肾损害诊断中应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尿酶检测在早期肾损害诊断中应用【关键词】尿酶;早期肾损害【中图分类号】R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119-02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肾脏受损所致功能减退将导致机体各个系统功能障碍及器官损害[1]。大量数据显示,肾组织中的酶是尿酶的主要来源,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有效滤过孔的半径约为30埃左右,只有分子量小的溶菌酶、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轻链可以被肾小球滤过而进入尿中。同时肾小球基膜含有丰富的涎酸蛋白,使其表面形成一负电荷层,血浆中某些蛋白质虽然分子量不大,但带有负电荷,同性相斥,不能滤入尿中,,亦呈负电荷状态也很难通过[2]。因此,正常尿液内酶的含量极低。早期肾损害时,肾小球基底膜的结构和静电屏障发生改变,加上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吞饮后产生的'‘促溶酶体酶释放作用”,使尿酶含量明显升高[3]。传统的肾病实验室检测多以血尿素、肌肝以及肌肝清除率等作为主要指标,然而这些项目难以发现早期肾脏损伤,无法满足临床早期诊断的需要。肾组织学检查虽然比较灵敏,但必须做出损伤性的肾活检,难以普遍推广[4]。相对于尿液留取的无损伤性而言,尿酶谱的检测更能简便、灵敏的反映出肾脏损害的部位及程度,常作为检测药物毒性、肾移植排异反应及各种肾小管早期损伤诊断的指标。01早期肾损害时尿中酶类的改变迄今为止尿酶已发现40多种,但最常见的尿酶不外有10几种。它的主要来源分为三个部分:来源于血浆的尿酶ALP、LDH、LAP,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酶有丫-GT、NAG、AAP等,来源干溶酶体的酶有LYS、GAL[5]。。-谷氨酰转肽酶(Y-GT):是细胞内质膜结合酶,相对分子质量为9,000〜12,000[6],参与氨基酸向细胞内的转运。正常人血清V-GT活性甚低,约为肾脏的1/7000[5]o尿液中的V-GT主要来源于肾组织,不能被肾小球滤过,主要分布在近端小管和Henle禅的刷状缘[7],故尿中Y-GT主要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当肾小管细胞遭受损伤时,从细胞表面脱落而进入尿中。Y-GT对肾脏局部炎症反应极为敏感,特别是当肾脏病变累及肾小管间质时,尿V-GT排出明显增加。但当肾局部组织无明显炎症反应时,尿中V-GT多不增高。(AAP):尿AAP存在于尿曲管刷状缘,相对分子质量为230000,因此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5]。依据其组织来源,AAP同工酶可分为血清AAP、肝AAP、肾AAP和尿AAP四种[8]。当肾小管受到轻微损害,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时,刷状缘表面的AAP即可脱落,使尿中AAP显著增高。尿中AAP活力是肾小管损伤的灵敏指标,与NAG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多数急、慢性肾病患者尿中AAP活力升高,缓解期恢复正常。因此AAP可作为早期的肾损害指标,同时也可作为肾毒性监测指标,对氨基糖昔类、化疗药物顺钳导致的肾毒性尤为敏感[5]。(T):尿T是一种胞外糖蛋白酶,能水解海藻精为两分子的葡萄糖,且具有严格的底物特异性。T位于近端肾小管刷状缘和小肠黏膜。正常人尿中T海藻糖酶只来源于损伤的近端肾小管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