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试论“傍名牌”行为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论“傍名牌”行为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9/11/4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论“傍名牌”行为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试论“傍名牌”行为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试论“傍名牌”行为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一、“傍名牌”现象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有人用一款“打油诗”来形容“傍名牌”现象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卡丹”到处有,“狐狸”漫山走:“老爷”被偷车,“鳄鱼”全国游,、韩国金狐狸、香港老爷车、香港鳄鱼恤等知名企业名称、商号、驰名商标被侵权盗用,致使品牌受损的现状。“傍名牌”所涉商品领域也呈现多元化,从单一品牌到无所不“傍”。从服饰、家电、食品、啤酒、饮料、时尚品、化妆品逐步扩展到能源、涂料、装饰、汽车、太阳能等各个行业,而被傍的品牌也逐步从仅仅是国外的“洋品牌”开始向国内新兴知名品牌蚕食。 1、严重损害了驰(著)名商标和知名企业的合法权益。“傍名牌”这种恶意仿冒、侵犯弛(著)名商标和知名企业字号现有的在先权利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众所周知,一个企业创名牌,需要多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一旦被假冒、仿冒后,就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搞臭搞垮。 2、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傍名牌”行为极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认误购,一旦出现纠纷还不易找到真正的生产者投诉交涉,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一般消费者没有辨别的能力,其购买所谓的这些“傍名牌”商品基本上都以为它是真正的名牌商品,事后才感觉上当受骗,商品的品质与正品差别级大,而商品的标牌及标示与正品差别极小。消费者找到经销商讨说法,商家往往会找各种理由推卸责任。[1] 3、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工商部门的一位专家讲,目前,市场包括许多大型商场内销售的名牌货品都是正宗品牌货的“兄弟姐妹”,特别是一些境外名牌,如老人头、梦特娇、华伦天奴、鳄鱼等品牌的“兄弟姐妹”特别多。各个品牌的细枝末节,都决定了商品本身价格的巨大差异,有些看似同一品牌的商品,其制造公司实际上根本就不同。[2]傍名牌能使企业搭乘名牌的便车迅速挣到第一笔钱,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如果自己也做成名牌,反而要自食恶果了。因为与著名商标存在法律上的冲突很容易被推上打假浪尖,招致围剿。还可能因为这个原因使自己的商标被认定为无效,辛苦培育的品牌顷刻而去。“傍名牌”具有违法行为的复杂性、法律适用的边缘性和违法手段的多变性的特点,既涉及不正当竞争和商标侵权的问题,也涉及违反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是一种较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傍名牌”风潮的肆虐,令众多苦心打造品牌、诚信守法经营的企业陷入困境,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被打乱。往往是一家企业苦心打造出的品牌在具有了一定知名度后,马上就被“傍名牌”者仿冒侵权,令厂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维权。纵观国内行业,众多优秀的民族品牌就是这样被拖垮了,“傍名牌”成为遏制中国民族品牌成长的毒瘤。二、“傍名牌”的几种表现形式归结起来,近年来“傍名牌”的主要“伎俩”不外乎以下几种而已,即使变换也是不离其宗,只要我们善于分析,准确总结归纳,那么在接触到类似案件后必将得心应手、胸有成竹: 第一是打擦边球。打“擦边球”就是模仿著名商标,使消费者误认是著名商标而购买。对于文字商标将一些著名品牌加上前缀或者后缀,例如将“华伦天奴”,加上前缀变成“**华伦天奴”,加上后缀,“华伦天奴**”[3].实际上,世界品牌有前缀后缀的并不多,即使有,也是一般人所熟识的几个;2007年4月5日,福建某媒体刊出“国际化张裕被傍名牌侵权”一文,张裕指出公司从来没在香港或法国波尔多注册过张裕的企业或商品商标,市场上的“香港张裕”“、波尔多张裕”均为侵权商品。伴随着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急速发展,行业的品牌集中度也越来越明显,诸如像“香港张裕”一样的“傍名牌”现象也愈演愈烈。对于图形商标,处心积虑地在细枝末节处处精心筹划,而使消费者莫辩真假。比如“老人头”的头像上皱纹是三道还是两道?“鳄鱼”的鳄鱼嘴朝左还是朝右?“梦特娇”的花瓣有几瓣……对于一般消费者的评判标准而言,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清楚知道。“擦边球”不管怎么打,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极力模仿使自己看起来就是著名的商标,要使消费者误认,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而模仿的核心就是模仿标识和包装,对于这种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一条有明确规定:“……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第二是将一些名牌商标或知名企业字号拿到境外或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