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跟师心得1.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跟师心得1.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9/11/5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跟师心得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跟师心得1跟师心得1我于2010年10月被南华县中医院确定为任斌副主任医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半年多来,刻苦学习,虚心受教,跟随导师出诊、会诊及查房工作,并坚持独立出诊及临床操作,在临床中不断学习、学以致用,受益匪浅,使技术及理论有了进一步提高,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基础理论、针刺手法及导师临床经验学习、整理及应用等方面。经认真总结后如下心得:认真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及各大经典,特别是针灸基础理论,使理论及临床指导思想有了进一步提高;具体复习了:(1)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和气功学的理论核心,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指经脉,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较大。“络”指络脉,有网络的含义,为经脉别出的分支,较小。经与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脉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及其附属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奇经八脉;络脉系统包括十五络脉以及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2)腧穴: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为“脉气所发”、“神气游行出入”之处。经穴是经脉线上的反应点,与经脉一样伏于分肉之间,经络与腧穴是密不可分地连系在一起,经络以穴位为据点,穴位以经络为通路,经络的功能主要是由腧穴的反映来体现的。2、认真学习及实践任老师的“逆行环刺透穴法”治疗面神经麻痹,并在临床应用中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攒竹透鱼腰、太阳透下关、地仓透颊车、颧髎透牵正、承浆透地仓、迎香透颧髎(针尖方向均指向耳前)、禾髎、风池为定点,其形式呈四边形,根据力的合成原则,其所有受力的合力均作用于耳前(合力包括力的作用、力的方向),每次选6各透穴点,行平补平泻法后接电针机以疏密波为主,频率以患者耐受为限,留针30分钟,每日针一次、六次为一疗程,在面瘫病临床应用中取得满意疗效,缩短了治疗时间,节约了治疗费用,收到了患者一致好评。针推科:窦蓉芳2010年12月30日跟师心得2我于2011年以来一年多来,坚持跟师任斌主任医师出诊、会诊及查房工作,1年多来,刻苦学习,虚心受教,受益匪浅,使技术及理论有了进一步提高,经认真总结后如下心得:1、认真学习中医学各大经典,特别是针灸学理论基础,使理论及临床指导思想有了进一步提高;具体为选穴思路:(1)、循经取穴:在众多的穴位中,如何进行选穴是比较关键而又有一定难度的,从任老师的临证治疗中我体会:老师一般以循经取穴为基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按照经络学说来辨证,分析疾病是属于哪一经或哪几经。清代的《琼瑶神书》中说:“医人针灸,不知何经受病,妄行取穴”是针灸疗效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针灸选穴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要按受病部位来分析病位在何经。对此早在《标幽赋》中就有“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之说。明代张三锡在《经络考》序中也指出:“脏腑阴阳,各有其经,……明其部以定经,循其流以寻源,舍此而欲知病之所在,犹适燕而北行,岂不愈劳愈远哉。”这实际也是强调针灸治病必须按病变部位来分析,才能顺藤摸瓜,选出正确的穴位,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循经取穴的基本原则。(2)、随症选穴:针对某一主要症状取穴称之为随症选穴。关于随症选穴我理解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来选取穴位,既要考虑病所与经络的联系,又要根据经络、脏腑的理论酌情选用治疗病因的穴位,此时的选穴就要注重辨证取穴与辨经取穴相结合。二是根据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来选取穴位。实际上针灸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对症取穴大多见于特定穴中,其中五输穴最为突出,从任老师的治疗中可以看出,相当多的穴位属于特定穴的范畴,因此深入细致地研究特定穴的应用对提高针灸疗效是非常有意义的。(3)、性能选穴:补气:太渊、气海、百会、膻中;补血:血海、膈俞、中脘、绝骨;滋阴:三阴交、阴郄、太溪、照海;壮阳:命门、关元、太溪、肾俞;舒肝:丘墟、太冲、内关、期门、蠡沟;健脾:太白、建里、章门、脾俞;解表:合谷、外关、昆仑、大椎、经穴;利水:太溪、四渎、三阴交、阴陵泉、水分、水沟、水道;醒脑开窍:人中、井穴、四神聪、会阴、百会、内关;退热:大椎、膏肓俞、阴郄、劳宫、尺泽、耳尖放血、曲池、清冷渊;治汗:合谷、复溜、阴郄、尺泽、气海、劳宫;(4)、部位选穴:颈项:列缺、支正、昆仑;肩:条口;胁下:内关;胃脘:足三里、梁丘、丰隆;(5)、病因选穴:举例如下:外感:合谷、外关、大椎;内伤:伤食一一三里、天枢;外伤:局部放血、循经郄穴。总之,选穴思路是多方面的,需要基础全面,才能灵活运用。还可以考虑时间(子午流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