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应用小柴胡汤治疗脾胃病的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用小柴胡汤治疗脾胃病的体会.doc

上传人:pppccc8 2019/11/5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用小柴胡汤治疗脾胃病的体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用小柴胡汤治疗脾胃病的体会【摘要】小柴胡汤是一首非常著名的经方,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木文主要阐述小柴胡汤的药物组成、配伍意义、以及在治疗脾胃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并通过验案举隅加以卬证。【关键词】张仲景;伤寒论;小柴胡汤;脾胃病doi:.1004-7484(s).:1004-7484(2014)-03-1710-02小柴胡汤首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中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來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是一首非常著名的经方。1小柴胡汤的药物组成柴胡八两、黄苓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由此可见小柴胡汤由七味药物组成,按英性味分为三类。一类是苦味药,即柴胡与黄苓。一类是辛味药,即半夏与生姜。一类是甘味药,即人参与炙廿草、大枣。2小柴胡汤的配伍意义小柴胡汤的配伍特点亦体现于三个方面。,气质轻清,以疏少阳经中之郁热;黄苓味苦性寒,气味较重,以清少阳胆府之邪火。二药相合,经府同治,疏清并行,使少阳郁热即从外散又从内彻。,能燥湿化饮,下气止呕;生姜味辛性微温,能温中降逆,健胃止呕,并制半夏之毒。二药相伍,其用有三。①调和胃气以止呕。半夏温燥化饮,生姜辛散开结,二药皆能降逆止呕,合而用之,则饮去结开,胃气和降,则呕自止。②辅佐柴胡、黄苓以逐邪。柴胡、黄苓为苦味药,半夏、生姜乃辛味药,苦味药具有泄热之功,辛味药具冇散结之能,苦以泄之,辛以散之,因此半夏、生姜不仅能够治胃止呕,而且还能帮助柴胡、黄苓以散少阳之郁热。③运行人参、甘草、大枣Z泥滞。人参、甘草、大枣均有甘温补益Z性,三药配伍姜、夏,则补而不滞。、大枣以治脾人参、甘草、大枣俱为甘温之药,对于一般外感病证而言,用人参等廿温之品具冇闭门留寇之弊,小柴胡汤选用此三味药,其用亦有三。①扶正驱邪。少阳为小阳,弱阳,抗邪之力不强,病入少阳,正气不足,故用甘温Z药以补益正气,扶正抗邪。②防邪内传。少阳为三阳与三阴之枢,正气不足之时,少阳之邪倘若内传三阴则太阴首当其冲,故当遵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则,扶助脾气,使少阳之邪不得内传太阴。③调和诸药。既抑制柴、苓之苦寒,以防伤脾害胃;乂抑制姜、夏之辛燥,以防耗气伤津。3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小柴胡汤不仅能够治疗外感病,而且能够治疗许多内伤杂病,因此千百年来一直为丿力代医家所推崇。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小柴胡汤治疗一些常见脾胃病,发现只要辩证准确,应用得当,常常效果显著,令人满意,今略述一二,以供参考。,女,50岁,职业:高中教师,平素性情急躁,爱发脾气,最近由于临近高考,工作压力大,加上疲劳过度,以致胃月完疼痛,伴有食欲不振,干呕反酸,暧气不畅,胸胁胀闷,情绪烦躁,失眠,口干苦,大便不畅有排不净之感,小便黄,舌边尖红,苔白黄,脉弦细,曾在他诊治,胃镜检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肝胆超检查无异常表现,给予奥美拉卩坐、西沙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