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长平古战场中国最大的万人坑.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长平古战场中国最大的万人坑.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11/5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长平古战场中国最大的万人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长平古战场中国最大的万人坑长平古战场中国最大的万人坑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赵国45万军队在长平全军覆没――他们仅有数万人死于秦军战阵,更多的人是在投降后被砍头、活埋、枪挑、弓箭射杀……至今,这里依旧被视为中国最大的“万人坑”,人们经常会在古战场内发现被雨水冲出的人骨;明代诗人于达真曾在此地骷髅山下赋诗一首,写出了李隆基、白居易、陈子昂、朱元璋等人巡游此地后的心声:“此地由来是战场,平沙漠漠野苍苍。恒多风雨幽魂泣,如在英灵古庙荒。赵将空余千载恨,秦兵何意再传亡?居然词宇劳瞻拜,不信骷髅亦有王……”这是一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血腥故事:战国时期,秦、赵两国都具有统一列国的实力。秦国在关中地区经过商鞅变法后,已日益强盛,而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制之后,军力也盛极一时。两国开战的原因也很简单:公元前261年,秦国大举攻韩,在攻克野王(今河南沁阳)后,秦军将韩国拦腰截为二段。孤悬于外的韩国上党郡(今山西长治、晋城地区)军民,在上党太守冯亭的带领下投靠赵国,赵国欣然将上党郡并入自己的版图。这一举动无异于虎口夺食,引起秦国的极大不满,秦赵矛盾全面激化。秦王乘机出兵攻赵,赵军在大将廉颇的率领下,在长平一线扼险而守,摆开阵势期待与秦军决战……当时的长平古战场,就是现在的山西高平市。从军事地理视角来看,此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长平的地理位置,是上党郡乃至赵都邯郸的战略屏障,无论秦国从河东道进攻,还是从南路的太行道进攻,长平都是其军队的必经之路。只要长平不失,秦就不能接近赵都邯郸……从空仓岭到百里石长城廉颇的三道防线与计谋从长平的地形来看,当地东,西、北三面环山,境内山峦绵亘,丹河从境内纵贯而过,又有五大支流呈网状遍布全境。其地理环境在战争中极具价值――不仅守军在山地作战中有险可凭,在西、北方面又有高平关(今高平、沁水界),长平关(今高平、长子界)、故关(今高平、长治界)等诸多要塞可以防守;当年廉颇进驻长平,可见是一位谙熟军事的战略家的精准选择。山西多山,古来交通运输、军队行军容易受地形条件制约,廉颇充分利用了长平的地理优势,依次在这里构筑三道防线:即空仓岭防线、丹河防线和百里石长城防线――其中,空仓岭防线南北长达40公里,与高平古寨和秦城三者呈椅角之势,构成防卫集群;丹河防线东南长达亦40公里,并拥有高平关和韩王山两大制高点,登高而望,可使整个战场敌我态势了如指掌;而百里石长城防线西起丹朱岭,逶迤向东经南公山至羊头山,再经金泉山至陵川与壶关交界的马鞍壑,因沿山亘岭而构筑有简易的石长城而得名,它担当起了邯郸安危的最后一道防线。就这样,在公元前262年春夏间,长平之战打响,廉颇在空仓岭一线布防,秦军主将王??率领秦军于沁河沿线突击。初战,秦军锐不可当,一举便攻破了空仓岭,赵军企图作出加固南北两翼以钳制深入之敌的努力,结果没有成功,空仓岭南北几十里防线数日后完全陷落。但秦军的进攻,并没有让廉颇失去信心,相反,廉颇在初战失利后,反而摸透了秦军的底细,他明白不可与其正面硬拼,于是,这位身经百战、老成持重的将领,没有再出击收复空仓岭,而是选择撤回丹河东岸,以河险为依托,固守第二道防线的有利地形,以不变应万变。关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