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杀虫灯防治害虫效果初探.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杀虫灯防治害虫效果初探.doc

上传人:iris028 2019/11/6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杀虫灯防治害虫效果初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杀虫灯”防治害虫效果初探“杀虫灯”防治害虫原理是:利用光、波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我地水稻主要害虫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本着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本人在2006年5月8日至7月31日共85天(早稻生长期),对“杀虫灯”的防效进行了系统观测,其结果如下:一、观测结果:1、稻飞虱:从5月8日至7月31日共85天,诱杀长翅型成虫108068头(无短翅型成虫),按每盏灯控制50亩稻田计算,,每天每亩(以下简称“日均亩平”);单日最高诱虫数为7744头(6月4日),(详见附表三)。稻飞虱施药指标为1000-1500头/百丛,即每亩虫数在15万-()以下时,不需施药防治。可见“杀虫灯”%以下。另外,稻飞虱大发生主要靠短翅型成虫产卵,而“杀虫灯”诱杀短翅型成虫为零。所以,“杀虫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是极微弱的。2、稻纵卷叶螟:从5月8日至7月31日共85天,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3254头,,;日最高诱虫数为349头(7月11日),亩平7头(详见附表三)。7月11日田间实有蛾量加权平均值为1047头/亩,诱杀成虫占田间蛾量(以下简称“诱蛾率”)%,若按当日田间最高蛾量4189头/亩计算,%(详见附表二)。从附表二可知,5月8日至7月31日“杀虫灯”%,仅5月10日、6月9日、6月20日、%,%、%、%、%%。由此可见,利用“杀虫灯”防治稻纵卷叶螟基本上可以说是无效的。3、二化螟:85天的系统观测中,“杀虫灯”共诱杀二化螟成虫2170头,,;日最高诱虫162头(7月19日),(详见附表三)。由此可知,“杀虫灯”诱杀二化螟的数量明显低于稻纵卷叶螟,所以,“杀虫灯”对二化螟也是没有防治效果的。二、讨论:1、采用佳多虫情测报灯分析,能代表“杀虫灯”诱杀害虫效果吗?“杀虫灯”种类较多,有白炽灯、黑光灯、频波灯、频振灯和虫情测报灯。我地主要是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每盏250元左右),它通过频振式高压电网触杀害虫,部分害虫被击昏后,仍能从灯下的接虫袋中逃走;而虫情测报灯()将诱集到的活虫经过红外线烘干系统烘干立即全部死亡,完全落入储虫袋中,所以杀虫效果更好。另据湖南省湘阴县农业局2003年5月1日至10月20日共开灯172天观测[摘自《全省粮油产业化开发工作会议材料》(湖南省农业厅粮油作物处编印)第131页],其结果如下:表一:不同“杀虫灯”诱虫效果对比表。杀虫灯种类点灯地点点灯天数二化螟(头)稻纵卷叶螟(头)稻飞虱(头)         又据河北省沧县植保站史均环[摘自《中国植保导刊》(2006年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