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选修3-5知识汇总一、波粒二象性1、 1900年普朗克能量子假说,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E=hv2、 赫兹发现了光电效应,1905年,爱因斯坦量解释了光电效应,提出光子说及光电效应方程3、 光电效应①每种金属都有对应的匕和Wo,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种金属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琢”—一%)。③入射光频率一定时,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④光电子的发射时间一般不超过10一9秒,与频率和光强度无关。4、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的粒子性,干涉、衍射、偏振说明光的波动性5、 光电效应方程EKm=hv-W. vc=W0/h6、 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概率波不确定性关系①从数目上看:大量光子表现波动性,少量光子表现粒子性。从频率上看:频率低(波长长)的光子波动性显著,频率高(波长短)粒子性显著。从传播与相互作用上看:光在传播时显示波动性,与物体相互作用时显示粒子性。②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A=-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P③从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④不确定性关系:AxAp>—(了解)4兀二、原子结构1、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牛,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2、 "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1)。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①装置:②SM:。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木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偏转角其至大于90度,几乎“被转回来”。3、几个考点①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说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②汤姆孙发现电子,说明了原子可再分或原子有复杂结构③放射性现象,说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4、玻尔理论利用普朗克的能量量(1)经典电磁理论不适用原子系统,玻尔从光谱学成就得到启发,了化的概念,提了三个假设:①轨道量子化:电子的轨道半径不是任意的,只能是一些特定的值。②能量量子化: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原子处在不同的能量状态,不同的能量状态具有不同的能量。③能级跃迁:电子跃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Em-En=hv严格决定。(2)玻尔的氢子模型:①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半径公式:氢原子中电子在第几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氢原子的能量En,和电子轨道半径%分别为:n=1、2、3②氢原子的能级图:呼3、4、5、6跃迁到n=2为可见光,频率由大到小7>X光>紫外线〉可见光其中卩射线来源于原子核,X光来源于核外内层电子跃迁,紫外线、可见光及红外线来源于最外层电子跃迁rTTl MMWMM■ MM ■MMIn—3 um=4 -”=3 -=2 ”=1 -=1的定态称为基态。”=2以上的定态,称为激发态。③光子E=hv=h-|-,n=3跃迁到n=l发出三种光子(C;),入>A2>^3则h-^-+h^-=h-^-(2)玻尔模型只能解释氢原子,不能解释其他原子三、原子核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耳首次发现,居里夫人继续研究发现了针和镭成 份组 成a射线氨核组成的粒子流0射线高速电子流7射线咼频光子性 质电离作用贯穿能力强弱较弱较 强弱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