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写给青少年的话(代序)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
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
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样,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为了
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机
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过去
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
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
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
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
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
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
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
分。因此,培养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爱好和关注,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内涵,
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这套《世界文学评介丛书》集各国家、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内容于一身,
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大规模、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学博览丛书。共
辑册,依类别分为:(一)国别、地区文学史,(二)分体文学史,(三)
文学运动、流派、思潮,(四)文学比较、交流,(五)作家作品(上),
(六)作家作品(下),这套丛书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评述了世界文学。
既载录了世界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又揭示了其现状和最新发展动态;
既阐述了各主要文学运动、流派和思潮的兴衰及其主要内容,又介绍了世界
文学与其它学科交错纵横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既论述了世界文学与中国文
学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鉴,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了重点的评析、
介绍。丛书作者绝大多数是从事世界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他们用通俗明
快的语言,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
参考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而且融进了潜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独
到、精辟的见解。论述科学,史料翔实,知识准确。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
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
你们奔向二十一世纪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吴元迈
年国庆节于北京
文坛群星──诺贝尔文学奖史话
出人意料的“圈外中的”
——年获奖者:[英国] 伯特兰·罗素
()
由于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保留了一年,所以年的瑞典学院必
须同时颁发两届文学奖。人们预料,邱吉尔必可获得两届奖中的一届,这位
大不列颠的前首相刚完成他那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诗之第三卷,而
且,他在瑞典学院也有几位热烈的支持者:另一位可能获奖者是瑞典诗人拉
格维斯特。他为所有斯堪地那维亚的文学团体所推荐。出乎人的意料的是,
这届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竟是“圈外中的”的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
迄今为止,“非文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的,罗素数第四人了。前
三位是: 年获奖的德国历史学家蒙森; 年获奖的德国哲学家奥肯;
年获奖的柏格森。罗素并没有象其他文学作家那样,经常被提名参加诺
贝尔文学奖的竞争。年,他第一次提名,也是“一次中的”。罗素的提
名和获奖,得力于诺贝尔委员会的一名顾问。他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哲
学教授,对罗素在哲学方面的贡献和成就非常熟悉,并对罗素的著作作了一
番详尽的研究。他在提交给瑞典文学院的报告中提出:“罗素完全能够与以
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三位‘非文学’作家平起平坐,他的成绩决不在前三
位之下。如果瑞典文学院希望以相同的方式象表彰德国思想界那样,表彰英
国知识界的话,那么,最有资格代表英国知识界的要算罗素了。”这位哲学
教授终于以雄辩的材料和无可辩驳的结论,征服了瑞典文学院。
罗素于年月日出生在英国威尔斯的屈尔莱克的一个贵族家
庭,但他不要贵族称号。年轻时是费边社成员。三十六岁为皇家学会会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抱和平主义态度。战后曾访问苏联、中国。后期为反对侵
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积极活动。他是英国有名的数学家、哲学家、社会学
家,在哲学上的主要建树在数学逻辑方面。他是“逻辑斯提”的创始人之一,
一生研究成果颇丰,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精神分析》()、
《物质分析》()、《西方哲学史》()、原子世纪中有重要价值
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