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课程与教育教学论.doc

格式:doc   大小:246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课程与教育教学论.doc

上传人:phl19870121 2019/11/8 文件大小:2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课程与教育教学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程与教学论————————————————————————————————作者:————————————————————————————————日期: 【0467】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总结标注:这科主要是介绍了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历史演变和各种不同理论的思想及应用,其中会出现不少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思想,对于他们的复****以时间为主线,以人物为标志,以思想为内容。将他们形成一个链状,理解他们思想内容之间的联系、区别,这样才能有效记忆。此科考试题型为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以及材料题,对于选择题目的考察范围要着重看关键字,但不能只是完全死记硬背,需要对人物的思想、行为等了解意思,因为很多考试真题表明选择题不可能直接按照书上的原话问你,对于简答题和论述题的考察点应该把每条知识点牢记,论述题在每条知识点答完后都加上自己的理解,材料题就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材料中去分析,尽量找出材料中与书上知识的相同点去延伸,切记就算不会也不能留空白卷。红色字体为关键字,黄色背景的为重点考点。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第一节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行为主义代表主要代表人物)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选择)1923年,美国另一著名学者查特斯出版了《课程编制》一书他们的课程理论也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选择)社会背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社会效率运动"。科学管理之父:(本书译为泰罗,以与后面的Tyler区分):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因而是可控制的;(选择)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教育本质观:(20世纪初~1950s):(简答)第一、教育是为***生活作准备。第二、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第三、教育即生产。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总称为“活动分析”(选择)查尔斯的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选择)拉尔夫泰勒的贡献拉尔夫泰勒是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1949年,他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由此确立其"课程基本原理"。他的"评价原理"和"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也因而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选择)"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八年研究"(1934-1942)(选择)"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泰勒原理"的实质(深层价值取向):"技术兴趣(技术理性)"的追求。它倾向于把课程开发过程变成一种普适性,划一性的模式,课程开发过程的创造性不见了。学术中心课程(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的基本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选择)学科结构的基本含义:一是一门学科特定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所构成的体系,二是一门学科特定的探究方法与探究态度。学科结构是两个基本含义的统一。施瓦布和费尼克斯把第一中含义称为"学科的实质结构"把第二种含义成为"学科的句法结构"这样学科结构即"实质结构"和"句法结构"的统一。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的。(选择)学校本位课程的开发:是以具体实践情境的特殊需要为核心进行的课程开发。"课程集体"或"审议集体"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集体中,教师与学生是核心。(选择)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实践兴趣"的追求。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但缺乏自我反思的特性。"概念重建主义"认为传统课程理论存在的缺陷:(简答)一、传统课程理论秉持实证主义科学观,追求课程理论的"客观性",这有违课程理论的学科性质,也使课程理论沦为控制工具。二、传统课程理论被"技术理性"所支配,课程研究的目的是提供课程开发的"处方"——普适性的程序和规则,这就使课程理论成为"反理论的","反历史的"。三、尽管传统课程理论标榜"价值中立",但它却因此而陷入了一套保守的,使其政治方向神秘化的价值观念之中,实际上它维持了现行的社会控制体系。"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两种理论倾向(简答)(1)以现象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着眼于个体自我意识的提升与存在经验的开发,我们可以粗略地将这种倾向称之为"存在现象学"课程论,以派纳,格鲁梅特,格林,修伯纳,威利斯,范曼奈等为主要代表,"存在现象学"课程论认为,课程是"具体存在的个体"的"活生生的经验"或"存在体验",课程更主要的是个体的"自我知识",而不只是外在于个体的文化知识。(2)以法兰克福学派,哲学解释学,知识社会学为理论基础,着眼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与社会公正的建立,我们可以粗略地将这种倾向称之为批判课程论,以阿普尔,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