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摘要: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潜移默化的影响较大,从《三字经》中可窥一斑,着重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谈起。关键词:家庭教育言传身教模仿家庭教育的问题自古就是被人们所重视的一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到了家庭教育上,如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称为三大教育,而且,家庭教育已成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仅仅供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不难看出,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才有重要的影响。《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很多父母把赚钱养家、自已娱乐放在第一位,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二位或者第三位,将其彻底推给学校,并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听之任之,任其发展。在留守儿童中尤其突出,父母认为给孩子更好的物质保证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护,当孩子成绩不好时,又对孩子进行责罚,认为孩子辜负了父母的苦心。其实,作为教育的基础环节一一家庭教育,父母应当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提到环境教育,我们不得不提到“孟母三迁”,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如此成就和他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但更多的是他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更加伟大的母亲。为了教育孟子,“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现在都已成为佳话美谈。钟化民在《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现在,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爱护,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妨学习一下孟母的择邻而居,就是在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这样写到:“我想把我们开始教育和培养的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几个雕塑家带着自己的刀子同时来到它身边,要把它塑造成一座雕像,使它具有灵性,体现出人的理想。这些雕塑家是谁呢?其中,第一是家庭,而家庭中最细致和最有才干的是母亲;第二是教师个人,他有精神财富、智慧、知识、能力、爱好和生活经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多种价值观念多变的复杂社会背景中,“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教育,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可见,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教育工作的整体效应,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当代的教育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不仅指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既要重智,还要重德重能力,这就需要孩了有良好的品质。但是,在如今的社会,大多数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三字经》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就是告诫后人,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仁义礼智,才能学有所用。同吋,良好的品质最重要的是要孝敬父母和兄弟和睦,“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尊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