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1/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长春市74中学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设计2013——2014年度执教班级:九(1)(3)实验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一、实验目标:,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会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实验用品:铁架台、水槽、试管、酒精灯、集气瓶、坩锅钳、木炭、带导管的橡胶塞、火柴、棉花、烧杯、玻璃片、细铁丝、高锰酸钾、澄清石灰水。三、实验过程一、实验室制法1、: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a).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b).装: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c).定: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d).点: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e).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f).离:移离导气管。g).熄::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2、双氧水(过氧化氢):过氧化氢(H2O2)————→水(H2O)+氧气(O2):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二氧化锰实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实验目标:、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装置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通过学生实验、讨论、阅读、实验方案等探究式学习,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解释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整个参与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认识体会过程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二、实验用品:锥形瓶、集气瓶、试管、导管、长颈漏斗、稀盐酸、石灰石、澄清石灰水、双孔橡皮塞。三、教学过程:引入: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后,我们知道了制取一种气体,实验装置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组成。发生装置的确定取决于两个条件:(1)反应物状态(固—固、固—液)(2)反应条件(加热、不加热)⑶收集装置的确定排气法气体性质收集方法装置注意事项举例密度比空气大,不与水发生反应向上排空气法瓶口盖玻璃片导管插入集气瓶底部CO2、O2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向下排空气法导管插入集气瓶底部H2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排水法导气管不宜深入集气瓶过长O2、H2、CO验室制法1、实验药品:固体药品:石灰石和大理石液体药品:稀盐酸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重点)注意:(1)不能用H2SO4代替盐酸,因为CaCO3+H2SO4===CaSO4+H2O+CO2↑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止了碳酸钙与酸接触,使反应难以进行。(2)不能用Na2CO3代替大理石,因为碳酸钠粉末,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3)不能用浓盐酸,因为农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气体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3、发生装置(固——液反应不加热)4、收集方法5、验满: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7、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2)装入大理石、塞紧塞子、发生装置内导管刚露出塞子即可(3)把反应装置固定好(4)把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至浸没漏斗下端,液封(5)收集气体,到期不思念一定要插入集气瓶底部(6)检验是否集满拓展: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含有碳酸根化合物的样品,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样品中有碳酸根离子。实验3燃烧条件一、实验目标:,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二、实验用品:烧杯、白磷、红磷、热水、滤纸、薄铜片、导管、氧气三、实验过程:活动与探究一:1、分组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