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ppt

格式:ppt   大小:1,437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ppt

上传人:xxq93485240 2019/11/9 文件大小:1.4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学****目标:1、读出诗歌的节奏;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情感;3、体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4、探究送别诗的内容、写作特色、情感与类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幼年时就非常聪慧,六岁时便能作诗。这首诗约作于乾封元年至总章元年(666-668),此时作者正在京城长安沛王府任修撰之职,豪气满怀、积极向上、努力求仕是王勃此时的思想核心。杜少府是王勃的好友,姓名不详。少府,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之:到、往。此时,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蜀州去上任,王勃设宴为他送行,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两人一起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只好观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离情别绪。城阙: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州。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宦(huàn)游:出外做官。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州。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理解(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2)(3)(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中,王勃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寄予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大,志趣高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新意,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名句。3、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