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docin 2019/11/11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土母质疏松、深厚并含有丰富的矿质养分植被:草原植被生长繁茂人为因素:黑垆土在长期耕作和施肥的影响下,形成了特有的剖面构型。成土过程(一)腐殖质累积过程。生物有机体和成土母质间旺盛的物质交换,赋于黑垆土深厚的腐殖质层,黄土母质疏松多孔,通气性孔隙高,空气不仅可以进入土壤,而且可以进入较深的土层。因此,整剖面都具有良好的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条件,有机物质分解快,但含量不高。(二)残积粘化过程。本区夏季高温多雨,既有利于原生矿物变为次生矿物,同时也提高了水溶性盐的溶解度,溶解后并随下渗水流迁移。进入地下水的这些元素主要分布在洼地元素富集地带;(三)耕种熟化过程。人类平整土地,兴修梯田,以及耕作施肥等措施以培肥土壤,由于长期施用土粪的结果,黑坊土腐殖质层上堆积了一层厚度20一40厘米不等的人工熟化层,大大改善了原自然黑沪土(庐土)的耕性、温热性和作物发苗的特征。土壤剖面特征其堆积最厚的剖面具有:①熟化层。厚20~30厘米,可分为耕作层和犁底层。耕层暗灰棕色,粉壤土,强石灰性反应,团粒和团块状结构,疏松软绵,易耕作。犁底层的团块状下部见有鳞片状结构,紧实,容重大,有砖瓦碎块和炭屑等侵入体,向下过渡明显。②古耕层。厚10~15厘米,暗灰带褐色,粘壤质,稜块状结构,较多假菌丝和霜粉状石灰新生体,有砖瓦碎块和炭屑,向下逐渐过渡。③腐殖质层。厚50~80厘米,暗灰稍带褐色,粘壤土,拟稜块状结构,有小孔和动物穴。沿结构面的孔壁虫粪上,有大量霜粉状和假菌丝状石灰新生体,呈舌状向下过渡。④石灰淀积层。厚约150厘米,淡棕带黄色,粘壤土,块状和拟稜柱状结构,稍紧实,多豆状和瘤状小石灰结核,有少量小孔和动物穴,经显微观察,见有大量针、棒状的石灰晶体和雏形结核,并有大量植物残体,向下逐渐过渡。⑤母质层。浅棕带黄色,粘壤土,有个别根系和动物孔穴,并有少量豆状和瘤状小石灰结核。利用①调整农、林,牧用地比例,15度以上陡坡退耕还林还牧;②扩大养地作物,发展豆科作物,使用地养地紧密结合,以培肥地力;③增施肥料,提高光热水资源利用率;④平整土地,深翻改土;⑤因地制宜,发展以林牧为主的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生产,增加群众收入。。通过灌排、耕作和施肥等一系列农业措施,不断克服原有土壤的某些不良性状,改善了保水、保肥性能和适种性,使土壤肥力不断发展。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800mm,蒸发量1500—2000mm,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季风性气候。母质有各种岩石的风化物,但仍以黄土状物质为主。2、成土因素分析(1)主要过程:腐殖质积累过程、粘化过程、钙化过程①腐殖质积累过程:土质疏松多孔,有利于根系伸展,再由于常年施用农家肥、土粪,也使表层土壤有机质积累。②粘化过程:由于频繁的干湿交替过程,使得在“土内”产生粘化过程,也有粘粒明显的淋溶与淀积。③钙化过程:碳酸盐的淋溶与淀积过程。(2)次要过程:塿土化过程—黄土覆盖黄土覆盖是不断耕种和施加土肥,耕层不断加厚并形成明显的剖面分异。叠加于原来土层之上的一种具有双重剖面的土壤。塿土化过程是在原来土壤剖面上进行的不断的物质叠加,也改变了表层有机质的累积过程。它主要是有机肥与黄土的混合堆积。形态特征A:耕作层灰棕色,粒状结构,疏松中壤至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