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城市环湖交通系统规划探索.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城市环湖交通系统规划探索.doc

上传人:docin 2019/11/11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城市环湖交通系统规划探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摘要:科学规划环湖区域,提高湖区可达性和城区亲水性,是提高滨水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在中央城市会议提出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大背景下,本文对开县汉丰湖环湖周边区域现状发展情况进行了详实准确的梳理,同时结合控规和城市发展趋势,对环汉丰湖区域交通系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划研究,尤其是对环湖绿道包括自行车道和人行步道,进行了选线和跨湖衔接处理等规划控制。本文对城市环湖交通系统的规划研究,可以给滨水城市一些启示,也可以给规划部门提供规划控制的思路。关键词:城市环湖;交通系统;绿道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018-030引言时隔37年后,中央城市会议召开,是继1978年后首次召开最高规格城市会议。会议提出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等理念,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等,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汉丰湖是构筑开县城市山水景观格局的核心,是城市生态与景观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汉丰湖环湖道路桥头节点存在通过效率低,交通秩序乱等问题,湖区可达性受限;环湖慢行系统不连续,且受消落带影响,涨水期二级平台会被水淹,景观效益差,未能发挥汉丰湖4a级景区对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坐拥汉丰湖的开县天时地利,宜充分利用“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调发展的优越外部发展条件,以实现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为目标,打通局部断点,构建跨湖通道,将机动车、自行车、人行三个系统打造成线形平顺、独立连续的环线,通过环湖交通系统将沿线景观节点串联,对环湖带进行一体化设计,加强环湖交通系统与周边用地的协调发展,打造连续的滨湖景观带,建设美丽山水城市。1环湖交通系统规划指导思想湖泊是城市的灵魂,提高湖区可达性和城区亲水性,是提高滨水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环湖交通系统起着衔接、协调城市与自然水体的作用,是展示山水城市风貌的纽带,宜同时具备交通与景观功能,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提高湖区可达性,扩大景区辐射范围,拓展旅游空间布局,营造移步换景的旅游体验。构建交通系统化。贯通机动车、自行车、人行三个交通系统,构建连续的环湖交通系统,协调衔接城市与自然水体。打造交通方式多元化。打造特色旅游交通,丰富景区旅游交通方式,提高旅游趣味性。促进体育文化产业化。丰富湖区旅游业态,提升环湖交通系统使用效益,带动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环湖一体化。通过环湖交通系统将沿线景观节点串联,对环湖带进行一体化设计,加强环湖交通系统与周边用地的协调发展,打造连续的滨湖景观带。贯通连续,功能定位差异化。根据环湖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打通局部断点,构建跨湖通道,将机动车、自行车、人行三个系统打造成线形平顺、独立连续的环线。在系统共面路段进行功能划分,引导交通系统各行其道,打造亲水步行环、健康骑行环、通达车行环。打造特色旅游交通。开设观光有轨电车、水上巴士等多样化的特色旅游交通,丰富景区景观,打造具有趣味性旅游线路。丰富旅游产品。举办马拉松、环湖自行车赛等陆上体育竞技项目,游泳、赛艇等水上体育竞技项目。2环湖交通系统规划条件环湖交通系统不是独立封闭的系统,而是与周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相辅相成的一部分,因此对其进行规划应全面考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