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1/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模板工程(1)梁模板缺陷1、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挠;梁侧模炸模(模板坍塌);拆模后发现梁身侧面有水平裂缝、掉角、表面毛糙;局部模板镶入柱梁间,拆除困难。2、原因分析A、木模直射未校直撑牢。B、模板没有支撑在坚硬的地面上。混凝土浇捣过程中,由于荷重增加,泥土地面受潮降低了承载力,支撑随地面下沉变形。C、梁底模板未起拱。D、固定梁侧模木带(夹条木)未订牢。E、采用黄花松或易变形的木材制作模板,混凝土浇灌后变形较大,易使混凝土产生裂缝、掉角和表面毛糙。F、木模在混凝土浇灌后吸水膨胀,事先未留有空隙。3、预防措施A、支梁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应考虑梁模板吸湿后长向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使混凝土浇灌后不致嵌入柱内。B、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如为泥土地面,应先认真夯实,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C、梁侧模及底模有料厚度,应根据梁的高度与宽度及通用尺寸进行配置,必须有足够的拼条、横档与夹条。D、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订紧在支柱上,以保证混凝土浇灌过程中,侧模下口不致炸模。E、梁侧模上口模横档应用斜撑双面支撑在支柱顶部。如有楼板,则上口横档应放在板模格栅下。F、梁模尽量不采用黄花松或其它易变形的木材制作,如用黄花松制作梁侧模,应在混凝土浇灌前充分用水浇透。(2)板模板缺陷1、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梁边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拆除。2、原因分析A、板格栅用料较小,造成挠度过大。B、板下支撑底部不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基础下沉,板模下挠。C、板底模板不平,混凝土接触面平整度超过应许偏差。D、将板模铺订在梁侧模上面,甚至略伸入梁模内,浇灌混凝土后,板模板吸水膨胀,梁模略有外胀,造成边缘一块模板嵌牢在混凝土内。3、预防措施A、楼板模板的厚度要一致,格栅用料应有足够强度和刚度,格栅面要平整。B、支撑材料应有足够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支撑如在软土地上,必须将地面预先夯实,并铺设通长垫木,必要时垫木下在加垫横板,以增加支撑在地面上接触面,保证在混凝土重量作用下不发生下沉(要采取措施消除泥地面受潮后可能发生的下沉)。C、板模与梁模连接处,板模应拼铺到梁侧模外口齐平,避免模板嵌入梁混凝土内,以便于拆除。D、板模应按规定起拱。(3)墙模板缺陷1、现象A、炸模、倾斜变形B、墙体厚薄不一,墙面高低不平。C、墙根跑浆、露筋,模板底部被混凝土及砂浆裹住,拆模困难D、墙角模板拆不出。2、原因分析A、模板制作不平整,厚度不一致,相邻两块墙模板拼接不严、不平,支撑不牢,没有采用对拉螺栓来承受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以致混凝土浇捣时炸模(或因选用的对拉螺栓直径太小,不能承受混凝土侧压力而被拉断)。B、模板间支撑方法不当,如只有水平支撑,当1墙振捣混凝土时,墙模受混凝土侧压力作用向两侧挤出,1墙外侧有斜支撑顶住,模板不易外倾;而1墙与2墙间只有水平支撑,侧压力使1墙模板鼓凸,水平支撑推向2墙模板,使模板内凹,墙体失去平直;当2墙浇捣混凝土时,其侧压力推向3墙,使3墙位置偏移更大。C、混凝土浇灌分层过厚,振捣不密实,模板受侧压力过大,支撑变形。D、角模与墙模板拼接不严,水泥浆漏出,包裹模板下口。拆模时间太迟,模板与混凝土粘结力过大。(3)预防措施A、墙面模板应拼装平整,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