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调查报告》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调查报告区委: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既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如何将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区政协经济委于今年3—6月,组织部分市、区政协委员和区级相关部门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召开了区级相关部门和部分乡镇、街道负责人座谈会,听取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同时,还组织部分调研组成员赴广东、江苏等发达地区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现有的基础和条件我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直辖10余年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具备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超过全,位居全市第6位;,,居全市第3位;,。经济实力增强为反哺农业、支持农村、调整城乡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2008年公共财政投入我区的“三农”。──产业布局日趋合理。近年来,在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处长、乌江的地理优势,利用三峡移民、西部大开发、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等优惠政策,突出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撑、三产繁荣发展的产业格局。随着“一城四片”架构的基本形成,城乡产业分布越来越明晰,特别是李渡、龙桥、白涛三大工业园区的集聚力显著增强,珍溪、龙潭、新妙三个市级中心镇建设加快推进,城市与农村产业分割运行局面逐步被打破,::::。沿江乡镇和街道产业优势逐步显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依托更加坚实。──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区按照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70万人口大城市的要求,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到2008年末,,,%,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龙潭、珍溪、新妙3个市级中心镇,马武、清溪、蔺市、青羊、南沱、石沱、义和等区级重点集镇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使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初步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以重点镇、街为骨干,以交通干道为纽带的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格局。──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一是城乡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渝涪高速路、渝怀铁路、长江一桥、二桥建成通车,使涪陵对外通行条件得到改善。涪武路、涪丰南北路、涪垫路、涪南路、涪水路等改造升级,提升了区内骨干道路通行能力。目前全区公路总里程3648公里,其中:国道41公里,省道469公里,县道456公里,乡道811公里,村道路1871公里。公路密度为每100平方公里124公里。二是通讯实现全覆盖。目前,农村每100户拥有固定电话20台,每100人移动电话45部,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三是水电基本能够满足农村需要。2008年末,全区共有各类水利工程9994处,提灌站60处,,。全区有人饮工程5999处,%,%。,已完成农网改造251个村,%,基本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全面实施了富民生态家园工程,2008年末,全区有沼气池4万多口,受益农户4万多户。──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发展。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以农村为重点,加快推进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服务的均等化,着力增强各级财政特别是区级财政的普惠性,努力使人人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服务和稳定的社会保障。城乡义务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农村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质量有较大改善,幼儿学前三年入学率达到78%,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高中入学率达到88%。城乡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形成,乡镇卫生院和50%的村级卫生室已达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有乡村医疗卫生人员1025人,占全区总数的31%。医疗保障不断完善,%,%,就医难、看病贵的情况有所好转。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相继启动实施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农转非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