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剖析杨树黑斑病诊治策略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介绍了杨树黑斑病的病原、症状和发病规律,提出杨树黑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控制该病的发生,为杨树的推广栽培提供参考。关键词:杨树黑斑病;病原;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措施杨树黑斑病分布于整个杨树栽培区,主要危害杨树的幼苗、幼树及成年树的叶片,严重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1]。杨树黑斑病在嫩梢上也能产生溃疡斑形成枯梢,使杨树提早2个月落叶,甚至会造成实生苗大量枯死,使育苗完全失败。 1病原杨树黑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盘二孢属(Marssonia)真菌引起的。据报道我国有3种,其特点是:分生孢子盘位于病叶角质层下面,分生孢子无色,双细胞,上面细胞大且钝圆,下面细胞小但略尖[2]。杨生盘二孢菌(1)寄生在黑杨、青杨上,孢子萌发时产生多个芽管,称为多芽管专化型()。(2)寄生在白杨上,孢子萌发时产生单个芽管,称为单芽管专化型() 白杨盘二孢菌白杨盘二孢菌[Marssoniacastagnei()Magn.],分生孢子在9~28℃时均可萌发,芽管顶端的侵染丝分泌孢外酶,溶解角质层,穿过表皮直接侵入。潜育期的长短取决于气温和树种的抗病程度,一般为6~8d。 2症状病原菌种类不同或在不同品种的杨树上,其危害症状有一定的差异[3]。杨生盘二孢菌引起的黑斑病在青杨派树种上病斑主要出现在叶背;黑杨派和白杨派树种上病斑在叶面和叶背上都有。病斑褐色,近圆形或角状。叶斑初期为针刺状发亮的小点,后扩大成直径约4~5mm的近圆形的黑斑。在少数树种上,病斑呈不规则形或角状。白杨盘二孢菌在叶面上形成直径1~6mm的近圆形、暗褐色病斑。病斑在嫩叶上为红色,老叶上病斑为黑褐色。潮湿时在病斑上产生1至多个乳白色胶粘状小点,即分生孢子堆。嫩梢上病斑初为梭形,黑褐色,长2~5mm,后隆起出现稍带红色的分生孢子盘,木质化后中间开裂成溃疡形。响叶杨的果穗上也产生病斑。 3发病规律根据地区不同,病菌分别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在落叶中或一年生枝梢的病斑中越冬。第2年成为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堆聚焦年型,需通过雨水和凝结水稀释后方能随水滴飞溅或借风传播[4]。(1)病害发生季节因病菌种类、分布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单芽管形,4月开始发病,5月最重,7~9月停止,9月再侵染。多芽型,6月中旬开始发病,逐渐加重到落叶为止。~7月发病最重。(2)不同杨树种类对3种黑斑病菌的抗病能力不同:白杨派是多芽型的抗性树种;毛白杨、山杨、胡杨为单芽管形的感病树种,其他树种均抗病。南林在黑杨上发现抗病无性系中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感病无性系。有研究表明,杨树叶中Fe、Ca含量越高,其病情指数越低。(3)病害的发生与季节雨量、雨日多少关系最密切。雨多发病重。 4防治措施(1)注意圃地选择。苗圃地排水良好,附近尽可能没有感病杨树,不重茬,必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