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农村信用社改革必要性简要分析关于完善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和加强管理的思考一、必要性(一)改革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核心力量,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在金融服务“三农”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作用。但随着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企业规模化扩张,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信用社原有体制和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农村金融服务的需要,改革农村信用社,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状大,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改革有利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存在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经营观念落后,严重束缚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明确出资人的产权和权责分配,彻实解决好“谁出资、谁管理、谁负责”问题,形成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三权分离、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确保农村信用社健康快速发展。(三)改革有利于化解历史包袱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代管关系时,被动接收了大量的风险贷款,以及合并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时带入的不良贷款,农村信用社在不良资产和政策性包袱的重压下,经营管理困难,长期亏损。只有进行改革,通过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创新,通过改制或者是溢价发行股票、用溢价部分冲销不良贷款,以及央行专项票据置换、减免税等方式来消化历史包袱,激发农村信用社的活力,提升服务能力,改善经营状况,提高风险抵御和综合竞争能力,总根本上改变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面貌。(四)改革有利于增强资本实力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股权人数多、入股金额小、缺乏有条件的法人股东和战略投资者,一方面各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多次增资扩股,股权设置和股本金结构不断优化。但由于股权分散导致股东会的先天缺陷,使得农村信用社难以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制衡的有效机制,造成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完善。增资扩股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现实中缺乏有条件的法人股东及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困难。一是自然人资格股金额较少。由于人口众多,分布面广等原因,资格股金额有小至几元的情况,且100元以下的户数数量较多。同时,在股权改造过程中,虽已在各乡镇街道、社区以及村组张贴股金改造的公告,但到各网点转换股金和清偿退还小资格股的农户数量仍然较少。此外,由于辖内各县均属外出务工人口输出大县,全家外出打工的情况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股权改造工作推进缓慢。二是法人股吸收难度相当大。各县大中小型企业数量较少,且由于收益较少、资本充足率指标限制等原因,导致只有少部分微型企业和有贷款意愿的企业愿意入法人股。因此,法人股的增资是股改的主要难点。资本实力得到充实,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对全县农村信用社的合并重组,统一法人社的资本金和资产规模得到较大的扩张,在县辖内实现了规模经济。在产权改革过程中,统一法人社大力增资扩股,其股本金得到有效扩充,资本充足率快速提高,部分统一法人社的资本充足率甚至达到8%以上。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统一法人社的不良贷款和历年亏损持续下降,潜在风险明显降低,整体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股权分散,未能有效发挥作用“三会一层”制度,股权结构的改变是否导致偏离“三农”倾向从各县农村信用社调查反馈来看,农户单户入股金额不大,且多数有退股意愿,那么,清理转换资格股不存在违背农民投资意愿的情况。但是,从农村信用社所处的农业经济环境来看,农信社只有植根“三农”,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因此,股权结构的改变是否导致农信社偏离“三农”倾向,是下一步值得深究的问题。资本实力得到充实,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对全县农村信用社的合并重组,统一法人社的资本金和资产规模得到较大的扩张,在县辖内实现了规模经济。在产权改革过程中,统一法人社大力增资扩股,其股本金得到有效扩充,资本充足率快速提高,部分统一法人社的资本充足率甚至达到8%以上。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统一法人社的不良贷款和历年亏损持续下降,潜在风险明显降低,整体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募集充实资本,增强机构实力。依据资本充足率8%以上的最低监管要求、当地经济状况和新成立银行业务发展需要,制订增资扩股方案。依据监管要求和新银行业务发展需要,确定股本总额,确定新股价格,征集发起人,按照分散化、多元化原则,实施定向募集。对一些历史包袱较重的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可通过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或允许地方政府以合法方式进行阶段性持股等方式,解决资本金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