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山栀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栀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doc

上传人:jiqingyong12 2019/11/15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栀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栀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介绍了山栀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苗、大田移栽、成年山栀高产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内容,以期指导山栀的高产栽培。关键词:山栀;高产;栽培技术山栀,原名黄栀,为多年生茜草科栀子植物,属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山栀生产用工少,成本低,效益高,且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现将山栀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育苗选种山栀育苗应选用抗性强、果形大、无病虫害、优质高产的品种。果实成熟后,可稍加堆置存放,使果实完全软腐后,除去果皮杂物,用清水淘洗干净,放在阴凉处凉干,妥善保管,待翌年播种。整地和播种苗床的选择。山栀苗床应选择土壤较肥沃、疏松、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向阳地块,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100。土质粘重地、深砂地、涝洼积水地、易遭洪水冲淤的地块不易作苗床。精整苗床。在苗床整地时要清除一切杂物,施足基肥。施优质有机肥料/hm2或腐熟的人畜粪15t/hm2,饼肥750kg/hm2,结合深耕,翻拌在土中。垄面整细、整平,垄宽,沟宽40cm,沟深20cm,同时开挖好中心沟和围沟,确保能灌能排。适期播种。播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宜,可撒播也可条播,播种量为30~45kg/hm2。播时按垄面积分称播种,做到精播匀播。播后盖1cm厚的肥细土,垄面盖少量稻草或用遮荫网,视土壤墒情及时浇水保湿,促使早出苗、出齐苗。苗床管理山栀齐苗后,在晴天傍晚或阴天及时揭草、揭膜,揭草揭膜后要及时浇1次水,以利适应生长过程,以后保持垄面湿润即可。待山栀幼苗长到3片真叶、苗高10cm左右时开始追肥,追肥以清水粪或少量氮肥为主,做到少量多次,少吃多餐,促使幼苗生长。山栀幼苗生长到四至五叶期,进行1次间苗和人工拔除杂草。间苗要留大去小,留壮去弱去病苗,密度保持90株/m2左右,总苗数在75万株/hm2。间苗去杂后要及时上1次清水粪,以防土壤松动所造成的根系损伤。另外在春夏季节,在苗床杂草较多的情况下进行1次化学除草,方法是用%高效盖草能600mL/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山栀病害主要为山栀斑枯病,植株受害后叶面有黄褐色病斑,上生小黑点。药剂防治方法:用65%代森锌500倍液喷雾,隔7~10d喷1次。虫害有瓢虫、蚜虫等,可用80%敌敌畏800~1000倍液喷雾。 2大田移栽茬口安排移栽山栀大田宜选用丘陵向阳山坡旱地和岗塝田,在土壤较厚的粘砂适中土壤种植最适宜。移栽时间山栀移栽时间以2月下旬至3月之间最为适宜。高温期间移栽一定要注重保湿;否则容易失水枯死,成活率低。移栽要求山栀大田移栽规格按株行距×打穴,穴径约30cm,深20~25cm,穴内放优质基肥栽植,每穴栽1株,栽植4950株/hm2左右。移栽时要坚持“三带”下田,即带土、带肥、带药,要努力提高起苗质量。在苗床起苗时,严禁人为用手直接拔苗。因为手拔苗,小苗的根系与土强行脱离,根系尖端的根冠和幼根表皮易拉破撕断,折伤严重的难以成活。在移苗时用钉耙轻轻将土破碎,用手轻托轻抖轻放,争取有较多的根系带土,栽后及时浇水,以后看土壤墒情及时抗旱保苗,确保栽后有较高的成活率。栽后大田管理一要及时中耕除草,早追肥促早发。春季温湿度较好,应当及时早管促早发。在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