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首都医科大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清写在课前的话近些年来,在临床领域的工作中,临床治疗性思维越来越受到医疗界各人士的重视。所谓临床治疗思维性思维,也就是临床治疗中所要讲究的艺术,其中涉及治疗决策分析,循证医学指导治疗,以及罗伯斯法则的运用等。通过此课件的学习,使学员对临床治疗性思维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将其贯穿于以后的日常临床治疗工作中。一、应用决策分析制定治疗措施1、治疗路径或决策树(1)决策问题的潜在变量的决策路径一路敏感性分析法:即个别探讨(此时仅一个变量改变),假如设定的变量的值(在病人或某种情况中)比阈值大,作用就是适当的,另一作用也是适当的假如设定的变量的值在阈值以下;二路敏感性分析法:即成对探讨;三路敏感性分析法:即三个变量同时或分组或按剧本进行探讨。(2)决策路径的评价效用可用任意尺度来度量(例如0~100),但是更透彻的是用生命期望(或平均存活)值和生活质量调整期望值表示,这是根据远期和近期发病率在平均存活期上扣除一定时间而计算出来的。病例1:假如一位病人的生活质量是他健康状态下的80%,,疼痛和痛苦,功能状况以及或许还有费用问题。治疗阈(TT)可用治疗的好处与风险比(B/R)来表示:TT=1/(B/R+1)病例2:一位有冠心病,心电图显示以前有过心肌梗死的病人出现了符合于新的心肌梗死的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可能性要多么大才可进行溶栓治疗呢?解析:通过计算来帮助决策,假定根据近期死亡率作选择,对前壁的心肌梗死而言,假如我们不做溶栓治疗的死亡率是12%;假如症状出现后4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死亡率仅为9%[即B为3%(12%~9%)],再进一步假定溶栓治疗引起的颅内出血可能是1%(R)并且所有发生颅内出血病人将死亡。这样,好处/风险比是3/1而治疗阈是1/(3+1),即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25%时,就应进行溶栓治疗。二、运用循证医学做出治疗决策(1)定义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将病人自身的临床征象和通过系统研究所得到的最好证据明智地、精确地用于个体病人照顾的临床决策。循证医学是通过正确识别、评价和使用最多的相关信息进行临床决策的科学,目的是进行临床决策,决策的依据是最多的相关信息,是寻找、评价和利用目前的信息的过程。(2)EBM的三要素(3)循证医学的实施步骤①提出问题(Questionformulation).:仔细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提出要解决的问题②搜寻证据(Evidencesearch):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文献检索③明辨是非(Criticalappraisal):对文献进行评价,进行严谨的判断④恰当运用(Evidenceapplication):找到最适宜,有力的证据⑤评估结果(eevaluation):采取最适宜的诊断方法,预后估计,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病人个体化治疗三、什么是临床指南?指南是指系统发展的陈述或建议,是把大量医学知识转移为规范或惯用的一种形式,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决定特殊医疗情况下的合适医疗。   如果需要对证据、强度进行评价,怎样将临床指南在这方面评价中进行应用? 评价证据、强度,也就是说明证据水平推荐的级别强烈与否。比如一类、二类、三类、四类证据是根据什么,是含有随即对照RCT的质量越多的这种荟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