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勃拉姆斯摇篮曲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中侯小艳初二下册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为母亲抚慰婴儿入睡时的民间歌曲,具有旋律平顺、气氛安详的特点。最初,作曲家创作的摇篮曲多为声乐曲,常用摇曳的节奏、简单重复的音型或和声,创造一种宁静的效果。19世纪时,摇篮曲发展为器乐体裁。勃拉姆斯摇篮曲勃拉姆斯在指挥汉堡女生合唱团的时候,认识了当时还是单身的法柏夫人。法柏夫人有着一副靓丽动听的歌喉,非常喜欢演唱鲍曼创作的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多年后的1868年,勃拉姆斯得知法柏夫人生了她的第二个男孩,就想给她写一首摇篮曲表示祝贺。于是,勃拉姆斯从《德意志儿童绘画读本》中选了一首诗,并将其修改成后来的歌词,又将法柏夫人喜欢演唱的一首圆舞曲的音调加以变化,配上具有切分节奏的伴奏音型,这首颇负盛名的《摇篮曲》就诞生了。创作背景故事:¾拍歌曲的情绪(音乐形象)温柔亲切地演唱形式合唱歌曲的节拍弱起小节前单倚音后复倚音德国十九世纪后半叶的作曲家,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交响曲4部、管弦乐曲、协奏曲多部。作品既有古典式的庄严和稳重,又有浪漫式的热情和奔放。擅长描写大自然的景色,善于吸取民间音乐素材。在德国音乐史中,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勃拉姆斯中外摇篮曲对比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舒伯特摇篮曲想一想:表达方式曲调力度速度伴奏节奏(两首音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