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编号:08211009总学时:72学分:4适用专业:法学先选课程:民商法学一、课程简介民事诉讼法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的十四门主干课之一,是针对具有一定法学基础知识的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在现代法治社会,程序法已经不再仅仅是实体法的工具和手段,而是具有自己独立的价值,程序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民事诉讼法作为三大程序法之一,不仅是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救济手段,而且成为承载现代程序法治理念的重要阵地。学习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知识对于保护当事人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对于完善民事审判和相关制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应系统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重点掌握中国的民事诉讼立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了解外国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制度,培养运用民事诉讼基本理论和知识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4学时)【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了解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及效力范围。【教学重点】民事纠纷、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教学难点】民事诉讼【布置作业】 ?民事纠纷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民事诉讼与其他解决纠纷机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与民事诉讼的目的各是什么? ?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8学时)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民事诉讼法律事实及其基本的表现形式,促使学生能够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理解民事诉讼制度和民事诉讼流程。【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民事诉讼法律事实及其基本的表现形式。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当事人、诉讼参加人、诉讼参与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本章的难点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特别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不同特点。【布置作业】?其范围是怎样的?其与诉讼主体、当事人、诉讼参加人在范围上有什么不同???其表现形式有哪些?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6学时)【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的含义,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具体原则、一般规定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法院调解原则的具体内容、制度运作;辩论原则、处分原则、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直接原则、言词原则以及检察监督原则的基本内容。促使学生能够从基本原则的高度理解和实施民事诉讼法。【教学重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的含义,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具体原则、一般规定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法院调解原则的具体内容、制度运作;辩论原则、处分原则、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直接原则、言词原则以及检察监督原则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本章的难点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具体原则、一般规定之间的相互关系。辩论原则、处分原则、法院调解原则的具体内容,诚实信用原则、直接原则、言词原则对中国民事诉讼的意义。【布置作业】?其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一般规定、具体原则有什么样的关系??第四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4学时)【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其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回避制度的具体内容,公开审判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意义,两审终审制在中国目前民事诉讼中的运行情况,合议制的适用范围和各种情况下的合议庭的组成,合议庭的内、外部关系处理原则。结合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7月30日下发的《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的精神掌握。【教学重点】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的含义,回避制度的具体内容,公开审判制度的意义、含义和具体内容,合议制的适用范围各种情况下的合议庭的组成、合议庭处理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的基本原则,两审终审制的含义以及两个审级法院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本章的难点是回避的程序、效力、回避的范围、原因,公开审判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情况下的合议庭的组成以及合议庭活动的原则、处理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