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法人股的困惑与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法人股的困惑与思考.doc

上传人:小枷 2019/11/18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法人股的困惑与思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法人股的困惑与思考法人股的困惑与思考刘纪鹏一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企业产权的清晰化;二是企业产权的流动性。如果说前者是通过股份制在微观上构造中国市场经济的运行载体,那么,后者则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形成在宏观上完善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把企业改革和市场改革分开考虑的传统改革思路已不能适应中国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改组企业产权结构同时,考虑其流动性,在构造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注重中长期资本市场的建立。运用系统思想推进企业改革在市场中找到解决企业痼疾的良方。用股份制把市场改革和企业改革相结合,最终实现在微观上转换企业机制,在宏观上实现存量资源优化配置的双重目标。显然创建我国的中长期资本市场已刻不容缓。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中国国情和国际规范有机结合,注意避免两种倾向,其一,不顾国际规范过于强调中国特色,最终导致某些改革措施为今后设障;其二,盲目照搬西方所谓规范而不顾中国国情,简单重复人家几百年前的历史起点。我们需要的是借鉴国际规范为中国国情所用,最终找到一条能够快速平滑过渡到现代企业制度和成熟资本市场的捷径。二在借鉴国际规范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股份制实践中,法人股的设立、募集和流通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现象,法人股在中国的产生究竟是中国国情和国际规范相结合的成功创举,还是一个畸形产物;它究竟在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建立中应拥有一席之地而被世人称颂,还是正在把中国的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引入歧途,必须即刻在法律上剥夺其地位,在理论上以不规范之名加以批判,是中国证券界的一大困惑。三 1、找到了公有制和资本市场对接的新形式,只有法人资本的流动,才能使按市场手段实现国有企业资产存量的优化配置成为可能。 2、公有法人资本的公开交易有效地防止了私下交易和协议转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 3、培育了一批行为理智、规范的机构投资人,法人股市场行情稳定,在资本充分流动的前提下,市盈率始终在15倍以下且无暴涨暴跌现象。 4、对深沪股市的过度投机起到了抑制作用。 5、为定向募集公司的资本流动找到出路,通过挂牌交易可对这些公司实施有效的市场监管,以实现法人行为规范化。两大系统运作一年的实践表明,法人股市场具有长期投资为主,适度流通为辅,投机性小,稳定性高的特点。而且两个系统在不断规范自身的基础上,已总结出一套法人股流通的审核、挂牌、披露和监管的经验。然而,正当人们普遍看好中国法人股市场的发展前景之际,这一市场却因当时证券管理部门一些同志对此持有异议而终止了。理由只有两条:其一,法人股市场和个人股市场对立,割裂了中国证券市场,不符合国际规范。其二,法人股个人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认真分析这两条理由不难看出其是相互矛盾的,因为后者正好解决前者的不规范之说;而就前者来说,从未有人反对中国应该早日实现资本市场的统一,在流动优于不流动,法人股应与个人股同股同权的规范理论之下,既然深沪股市承受不了这一重压,为什么不让法人股暂时先在法人股市场里流通呢?我们没有指责A股和B股两种股份并存于一个企业之中为不规范,我们也承认一个企业的A股和H股可以在两个市场上同时流通,为什么却偏偏就不容法人股的设置和流通呢?况且法人股个人化究竟是公股私有化还是私人股社会化,是国有资产流失,还是增强了公有资产的控制能力,也不宜过早下结论。更不应根据这一过早的否定理论而中止法人股流通的试验。然而一切关于应继续进行法人股流通试验的理论解释和现实努力都是徒劳的。中国的法人股流通试验夭折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股份制和证券发展史上的一大遗憾。四关于法人股及其流通的争论并未完结,1994年7月1日生效的中国《公司法》中取消了“法人股”这一概念,其用意是为了向国际规范靠拢,无人否认在西方国家的公司法中,没有法人股的规定,但其前提是建立在私有经济和自由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即在资本市场上每一个交易主体都应是私有的主体,各种股份均可流通并可互相转化,而中国现实的国情基础和社会基本制度与西方截然不同,立法者急于向所谓的国际规范靠拢,而忽略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使之陷入了两个误区。其一,在中国改革的主导思想上,代表公有制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与私人股之间在现阶段不能自由转换,因为这在政策和理论上都有私有化和公有资产流失之嫌;其二,规范的市场经济规律和深沪股市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迅速与个人股并股流通,否则,会给中国正处发展中的股市以沉重打击。综上所述,《公司法》好看却不好用。尽管它在法律上未给法人股以应有的地位,但法人股的依然存在却是事实,并且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中国股份制的突出特色。以视而不见的态度来对待法人股在中国的存在,这一方面使得人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