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加坡学校德育论文一、 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新加坡学校德育的主耍H标是随着国家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和丰富的,虽然在新加坡不同发展时期其学校道徳教冇的具体目标是不断变化的,但其培养国家意识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根本目标却是始终贯穿其中。殖民地时期的新加坡由于英国政府实行放任H流、分而治Z的殖民政策,导致当吋新加坡的学校教育制度没有统一系统而各口为政,英文学校、马來文学校、华文学校和泰米尔文学校四种不同类型教育制度之间存在十分严重的隔阂,导致培养出來的学牛在道徳观念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2]。独立后的新加坡面临着宗派林立、种族矛盾等社会潜在问题,为统一国民意识,新加坡政府注重向民众树立“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民族意识。在20世纪60年代其德育H标在于使国民逐渐形成新加坡国家认同和归属感,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推进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发展。到70年代,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大量传播,导致年轻人的道德价值观口益“西化"。针对这种新情况,新加坡重新制定学校道徳教育计划,推行全面的伦理道徳训练,重点培养学生形成具有国家民族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到了80年代中后期,由于新加坡经济发展停滞,导致很多木国优秀人才不断移民国外,新加坡外长拉贾拉南指出:“国家意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只有在国家发展陷入危机时,有条件移民国外却选择坚定留下来与全体新加坡国民共沉浮、共发展的人,才可以称的上真正的新加坡人”[3]。从1988年开始新加坡每年通过开展“国家意识周''主题教育活动,以达到凝聚全体国民的国家民族意识。1991年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讨论,确立了五人共同价值观概念并以国会的名义公布《共同价值观白皮帖》[4]。新加坡学校德育的主要忖标是: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学校道德教育,培养造就忠诚正直老实的公民,使新加坡青年一代在个人道徳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民族意识方面形成不同于其他西方国家和亚洲国家的有新加坡特色的道德观念。二、 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耍内容新加坡学校道徳教冇的内容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进行不断调整完善,表现出非常强的时代感和适应性。新加坡独立Z初在全国各类学校颁发统一的道徳教育与公民训练大纲,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利益,树立公民良好的道徳观念,冲淡民族观念进而强化国家意识。到20世纪70年代,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新加坡政府把地理、历史和公民课结合为《牛活教育》课程,主耍口的在于帮助学牛认识白己国家的地理坏境和历史沿革,并理解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公民的义务和责任[5]。到20世界8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为了抵御西方不良文化的入侵,编写了《儒家伦理》并H在学校德育教学中普遍应用。到20世纪90年代初,为避免种族冲突和宗教冲突,《儒家伦理》课程被体现“共同价值观,,新的学校道德教育教材《公民与道德》和《好公民》代替,继续加强学校道德教育以帮助新加坡政府培养岀具有优秀社会道徳意识的合格公民以及建立一个团结的具有凝聚力的国家。三、 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一)学校开设专门德育课程新加坡道徳教育课程肓接承担着向学生灌输新加坡价值理念、公民行为规范、社会道徳知识、提高青少年整体道德水平的重要任务,是新加坡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