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文档名称:

玉溪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同名18371).doc

格式:doc   大小:4,382KB   页数:7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玉溪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同名18371).doc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9/11/18 文件大小:4.2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玉溪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同名1837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玉溪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同名18371)玉溪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玉溪市农业局二〇一一年十二月目录一、资源状况 1(一)自然资源 1(二)社会资源 3二、发展基础 3(一)“十一五”玉溪农业发展的成绩 4(二)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8三、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 11(一)指导思想 11(二)基本原则 11(三)发展目标 12四、主要任务 13(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13(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水平 15(三)强化产业基地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16(四)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增强发展支撑能力 18(五)促进产业化大发展,增强综合发展能力 18(六)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五、产业布局 21(一)种植业 21(二)畜牧业 24(三)渔业 26(四)农林牧渔服务业 27六、重点工程 27(一)实施四大基础工程 27(二)推进六大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 29(三)建设十六大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区 34七、保障措施 40(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40(二)加大投入,增强后劲 40(三)建强队伍,强化保障 40(四)强化科技,支撑发展 41(五)完善政策,改善环境 42(六)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42附表: 44玉溪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附图集 47玉溪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是落实市委提出的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的“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文化和市”战略和“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按照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和《云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省农业厅十二五规划”,下同)、《玉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下同)提出的发展任务和目标,编制本规划。一、资源状况(一)自然资源玉溪地处滇中,东经101°16′~103°9′,北纬23°19′~24°53′,东接红河,南连普洱,西邻楚雄,北靠昆明,中心城区距省会昆明公里。玉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峡谷、湖泊、平坝、高山交错分布,山区、半山区占90%。除元江河谷外,全市主要农业区海拔1500米~1800米之间,,全年气温以12月或1月最低,6月最高,年平均降雨量997毫米。农用地中,林地为万亩,占农用地总量的74%;图1-1玉溪市农用地结构状况林地14065153亩74%其他农用地1339433亩7%耕地3186499亩17%园地430304亩2%(二)社会资源人人,%。农民仍然是整个社会的主体成员,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小,仍然是制约玉溪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十一五”期间,全市加快县城和重点镇、旅游小镇规划建设,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二、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全市在农业水利化条件、高稳农田建设、良种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应用、农业机械和农用设施的推广应用等方面成绩显著,有力地促进了玉溪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十一五”玉溪农业发展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农业工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围绕烤烟产业的健康发展,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全力推进玉溪现代农业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烤烟为主体,畜禽、烟、菜、粮、林果、花卉等协调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有效促进了全市农业的持续、稳步发展,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4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粮食种植面积出现恢复性增加,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种植结构和区域分布进一步优化(详见图2-1)。,农机水平不断提高787公里、坡改梯28449亩。工程受益面积达103万亩,大幅度改善了全市农业生产条件。,村容村貌明显改善150立方米的生物净化沼气池,2个300立方米的生物净化沼气池,30立方米和50立方米的小型沼气池各1个。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由示范步入推广阶段。结合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以保护湖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农村面源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