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独创求生存】第五章:“不依赖手工艺”的新泻MACHINE TECHNO(上)(下).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独创求生存】第五章:“不依赖手工艺”的新泻MACHINE TECHNO(上)(下).doc

上传人:燕赵才子 2011/7/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独创求生存】第五章:“不依赖手工艺”的新泻MACHINE TECHNO(上)(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独创求生存】第五章:“不依赖手工艺”的新泻MACHINE TECHNO(上)
日本新泻MACHINE TECHNO公司(总部:新泻市)的前身是2001年破产的新泻铁工所机床与射出成形机部门(图1)。公司即使获得新生,假如仍像以前那样行事,还是没有前途,必须飞跃性地提高生产效率。
于是,该公司就盯上了未必能为价值创造做贡献的“手工艺”。当然,并不是否定手工艺自身的价值。而是说应当避免完全依赖手工艺,毫无意义地把它神化。该公司认为,只要还在过度地依赖手工艺,生产效率就不可能得到提高。
为新泻MACHINE TECHNO公司的重建提供帮助的是新日本工机(总部:大阪市)社长山口久一。山口目前还兼任新泻MACHINE TECHNO公司社长。不过,每月只来一趟。但每次过来,都会去工厂转一圈,提出批评建议后离去。与其说是社长,倒更像是公司顾问。
在重建过程中,山口对新泻MACHINE TECHNO公司提出的要求是“用过去一半的人和设备,维持与过去相同的销售额”。具体来说,就是下达了要把人均销量额由过去的约2000万日元提高到5000万日元的指令。也就是说,。“彻底地找出了浪费环节”(公司董事、制造部长阿部安则)。
“刮工”创造价值了吗?
提出的改善对象包括早就成为生产瓶颈的机床加工中心(MC)的组装工序。该工序过去共分为7个“专职工序”,分别由专职人员负责。这七个专职工序分别称为“零配件”、“底盘”、“粗装”、“配管”、“电气”、“A调”和“安装”,其作业内容分别是“主轴和操作台等主要零配件的生产”、“底盘等结构性零配件的生产”、“零配件的粗略配置”、“油压管等零配件的安装”、“布线和电气零配件的安装”、“最后组装”、“客户现场的安装调试”。其中,除“底盘”进行外包以外,由于不需要太多的技术,粗装工序也是由间接部门的员工负责。其余的工序专业性都很高。
这种体制存在着如下问题:(1)各工序之间的联系性差,业务量不均衡;(2)各工序专业性强,而且主要依靠手工艺,因此作业不易得到改善;(3)即使整体致力于缩短交货期等业务改善,也会陷入局部最佳状态,改善活动难以持续至见到效果。
尤其是在手工艺方面,在组装工序中经常会碰到称为“磨合”的作业,浪费了很多时间。所谓磨合,就是指在安装MC零配件时,为达到目标精度而进行的所有作业。具体来说就是指锉工和刮工(刮工是指利用宽面***削刮金属表面。大多用于确保平面度,或者在金属表面加工图案。
),均属手工。外行根本难以插手。
对于MC这样的机床设备,精度就是生命。“利用手工艺追求精度。”这话“听起来让人很容易明白”,因此经常用于产品宣传。但该公司的阿部对这股潮流是持怀疑态度的。阿部说:“听说有的厂商自鸣得意地宣称‘本公司全部采用削刮加工’等等,但这样做是不是真的为顾问好,尚存疑问。”这并非是要全盘否定手工艺,但至少不能说磨合产生了价值。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假如零配件的形状精度一开始就很高,那么根本就不需要进行磨合。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缩短作业时间,还能将产品尽快地交到客户手中。该公司将这种手法称为“积木方式”。意思是说,组装工作就像积木一样非常简单。(未完待续,记者:高野敦)
【独创求生存】第五章:“不依赖手工艺”的新泻MACHINE TECHNO(下)
消除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