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小议城防灾与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0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议城防灾与规划.doc

上传人:ipod0b 2019/11/19 文件大小:1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议城防灾与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议城市防灾与规划————————————————————————————————作者:————————————————————————————————日期: 小议城市防灾与规划姓名:刘纯斌学号:97参训日期:2010年8月17日至28日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将得到大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城市安全减灾问题也日益成为国内外文明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因此,作好城市防灾规划十分重要。现实地看,对防灾规划设计有疑虑的地方颇多,不仅包括减灾规划本身的技术问题,还包括入世后将面临的新标准的挑战,所以落实城市防灾规划对于丰富国家“十五”规划的城市化目标必将起到积极作用。一、城市防灾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作用按国际《城市规划基本语标准》(GB/T50280-98),城市总体规划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防灾指为抵御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各项工程设施造成危害和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很显然,城市防灾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考虑下的城市防灾功能、城市防灾空间设置等具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虽回答不了城市防灾的细节,但城市总体规划为城市防灾准备了条件,反之只有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城市防灾规划才有其位,才能予以实施。据悉,1993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国内大中城市中首次引入城市防灾概念的总体规划,对于城市防灾有许多条款,但现在看来虽内容针对性不强也欠深度,但作为一种开端是应倡导的。迄今,几乎所有大中城市新近颁布的总体规划中都涉及防灾内容,缺点是尚应规定深度。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