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古风里,二胡不二.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风里,二胡不二.doc

上传人:wxc6688 2019/11/1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风里,二胡不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风里,二胡不二关键词:古风二胡忧伤弓弦《写墨》磅礴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歌曲风格多为摇滚、R&B、DJ。这使喧闹的风格使一部分音乐爱好者反感,而这部分人中有呼吁在音乐中加入中国元素,但由于时代的变迁,传统意义上的古风音乐不能得到年轻一代的喜欢,所以现代古风音乐随之诞生!风格多为委婉流畅,或是豪迈粗狂。旋律委婉动听,让人喜爱。而二胡作为古风音乐的典型乐器,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现在用二胡演奏的古风音乐不再只是忧郁的格调,还有江湖的潇洒不羁,庙堂的尔虞我诈,深庭的儿女情长……“对于什么是古风音乐,学界还没有给出一个权威的定义,但是大致特点可以归纳为:歌词古典雅致,犹如诗词歌赋,曲调唯美,注重旋律,多用民族乐器,没有摇滚音乐的金属感。但就至2013年主流的分类来划分的话,古风音乐大概可以被划分到新世纪音乐或者流行音乐。”这是百度百科对于古风音乐的概述。大概是文科生多读了几首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八股的缘故,我喜欢古风,自高二开始。于是,在大学又学了半年的二胡。从来不敢说对于古风有多大的了解,但是却一直不愿意认可百度百科后一句对于古风音乐的概述,鄙人执意认为古风音乐不能归类于流行音乐。并不是想证明什么,大概是不想自己纯粹的中意与流行音乐混为一谈。有时候一个人的执迷会将旁的事物视若无谓的。或许鄙人便是如此。若是以前,大概不会觉得诸如《爱情买卖》《月亮之上》《江南style》是多么的恶俗。不喜这些,只因钟情古风。听古风音乐,犹如品茶。品茶可以论茶名、闻茶香、观茶形、品茶味。听古风音乐,也可以从各个角度切入——旋律,褪去了嚣杂喧哗,宛如清朗流水;歌词,精雕细琢,就像一阕阙唐诗宋词;意境,深长悠远,让人浮想联翩。古风不同于中国风的时尚,不涉及娱乐圈,多在网络上发展,这大概就是古风不为多人所知的缘故。而古风亦不会如中国风使用的西洋乐器多,古风多运用民族乐器,譬如二胡。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是北方的民间乐器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乐器历史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扩展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