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制作人:李恒正?踩鼓节:?又称“吃牯脏”,或称“刺牛”、“鼓社祭”,是苗族人民以“江略”血缘氏族为单位,共同祭祀祖宗隆重的节日。是贵州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苗族人认为用大牯牛皮制成的大鼓是祖先灵魂居住的地方,是一个血缘家族的纽带和象征。这种祭祖仪礼包括宰牛祭祖、用牛皮制鼓、祭鼓等一系列宗教礼仪。祭鼓?源于苗族女性始祖妹榜妹留最初是从枫树木蕊里孪生的,由此苗族先民认为人死后灵魂只是一种转移,而枫木牛皮制成的木鼓就是祖先之灵的归宿这所,只有敲击木鼓,才能唤醒祖先的灵魂,因而祭祀祖宗需用砍牛祭鼓的方式来表现。流传地区?踩鼓节:流传于贵州的凯里、丹寨、雷山等县的苗族地区节日的传说?很古的时候,苗区发生严重的灾害,苗族同胞为躲避灾害,背井离乡,途径漫无天际的大森林时迷失了方向。后经一只啄木鸟引路帮助,才摆脱困境,来到一片富饶的土地上定居。老祖宗在这里艰苦奋斗,重建家园时,为消除劳累,恢复体力,利用农忙的间隙集中休息娱乐。天长日久,即形成踩鼓节的定俗。祭祀?踩鼓节祭祖时要杀牛,由鬼师祭祀,口中念念有词。祭奠完毕后要吃酒,不管是亲朋好友,过路看客,都要以酒肉招待。所有的人都一醉方休。?在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猪场天,苗族青年男女自动聚集于当地规定的歌场上踩鼓。这种鼓是用实心楠木挖空、两端绷以牛皮作成的。届时,由一个有威望的老人,将放在他家的楠木鼓和鼓架一齐搬进鼓场,并用力敲鼓,人们都闻声前来翩翩起舞,年轻人趁机择偶;?节日期间,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走访、宴请,各家宾客少则10余人,多则30余人。客主欢聚一堂,围坐对唱饮酒,你敬我劝,十分欢快。每当客人告别离走时,主人常将鸡、鸭的头、爪插在客人头上,用以表示自己杀鸡宰鸭很多,送行方式十分别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