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翻译的基础认识——对张玲老师的学科导论课的体会2010级商务英语专业41032077谭飞风1-中载,我国最早的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东汉时佛教传入我国,以后的近千年里,我国共翻译佛经1500多部,丰富的翻译实践造就了一批佛经翻译理论家,其中最为代表的有三人,分别是鸠摩罗什,真谛,玄奘。鸠摩罗什是主张全面意译的第一人;玄奘的译文具有“意译直译、圆满调和”的品味,他还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标准,力求忠实与易懂并重。这是我国第一次的翻译高潮。第二次则出现在明朝后期的西方科技翻译,其代表人物是徐光启。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6卷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还独译了不少天文地理等方面的著作。第三次翻译高潮则指鸦片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的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翻译。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组织了一大批学者翻译有关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在维新思想的影响下,一大批介绍西方政治思想、科学方法的译作和文学名著的译本问世。其中最有名的当推严复,他的译著推动了“新学”的发展,起到了启蒙的作用。他提出的翻译标准“信、达、雅”至今仍为翻译界所认可。文学翻译方面成就最大的是林纾,他的翻译方法奇特:由懂外语的合作者口述原文内容,他再“加工”成译文。这样的译文虽然难以忠实于原文,难免有许多遗漏、删改、增补之处,但可读性仍然很强,对介绍西方文学起到一定的作用。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我国的翻译活动为马列主义思想和世界文学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语言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吸引了更多的读者。这一时期的学者不仅翻译了大批世界名著,而且对翻译理论进行了认真的思索和探讨,为我国的翻译理论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翻译是指运用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但并非是词语和语句结构的简单转换,在进行翻译活动时不应该仅仅着眼于语言层面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语义的转换。因此在翻译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忠实正如定义说描述的,翻译是要将原文说表达的意思准确完整地转述出来,也就是说译者的人任务是表达他人的意思,而不是进行再创作,因此,在翻译时必须遵循“忠实”这一原则。要使最终的译文达到“忠实”的效果,首先必须要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有扎实的文化功底。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原文和表达原文,所以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汉语,那么无论是中译英还是英译中,都会出现偏差,甚至是错译。例如,在翻译“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这个歇后语的时候,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它的涵义,就有可能会错译为",defyinglawshumananddivine.”。此夕卜,在英译中的时候,尽管能够理解原文的意思,但是却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即使翻译出来,最终的结果也达不到我们随后讨论的“通顺”的效果。这都是由于没有良好的汉语语言功底,由此可见,对母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了翻译质量的好坏。其次,对于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