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追寻家乡的足迹.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追寻家乡的足迹.doc

上传人:小点 2019/11/20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追寻家乡的足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追寻家乡的足迹追寻家乡的足迹一家三代人诉说家乡的巨变2009-9-1510:45:50    作者:薛宇豪(本人)   我的家乡在漳浦县石榴镇玳瑁村,是革命老区村。家乡到处群山环绕,绿林掩映。假期里,我背着照相机,带着笔记本,踏着熟悉的坦途,去追寻家乡60年来的足迹。爷爷:岁月沧桑中的艰辛“我小时候家里太穷,记得我10岁就不得不耕作于田间地头,那时候地主把土地租给农民,榨取高额的地租,却不顾百姓的死活。”“那后来呢?”我急切的询问。“大约是1949年9月到10月吧,雄赳赳的解放军走进山村。记得那时大家喜气洋洋,奔走相告——‘漳浦解放了’。那时在柯永麟县长的领导下,我们打倒了富农地主,翻身得到了土地。我们当时激动万分,但蹇顿的生活条件很快就冲淡了喜悦激动。”爷爷话锋突然一转。“那时农民靠天吃饭,一年辛苦劳作,会遇上台风、旱灾、洪水、泥石流、该死的害虫,还有狂长的野草。庄稼依靠人力与灾害争锋,但人力很难战胜灾害。因此虽然每年二次收稻,但是一年中有一段黄青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地瓜稀粥或稀粥地瓜。记得那时一碗饭,其实尽是地瓜,唯有碗里面漂着一些稻谷。哎,每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家中却仍然一贫如洗,连木瓦房都盖不起。一家人只能蜗居在茅屋子里,要是没下雨倒还好哩,若下雨啊,茅屋子里肯定滴答滴答响个不停·····”爷爷平静地回忆当年岁月的艰辛。爷爷像是一本历经沧桑的书,每一道皱纹都是沉重的一页。爸爸:袅袅炊烟中的温饱当我询问爸爸少时的生活时,爸爸顿了一下,然后像品茗似的娓娓道来;“那时候家里面虽砌上了木瓦房,但是清贫拮据度日,姐弟一家人生活都只能勉强维持。你的姑伯们跟我一样,每天走在迢迢而崎岖的放学路上。到家后出门,我便成了执鞭的牧童,在草丛里静默的看着老牛安详地吃草,用粗糙的双手不时拍打掉身上的灰尘。直到黄昏,我才领着牛慢悠悠地回家。那时最常见也最迫切见到的便是千家万户屋顶上的炊烟——那甜暖的香。在落日薄岚里,那飘散的百缕炊烟便是饭菜对田地间的农人、背粪筐的老叟和牧童的悠悠的呼唤。走在炊烟相伴的小路上,我更感到莫名的激动。到家后,吃的只是咸菜干、豆乳。虽然吃的烦厌了,却还是要吃、想吃。偶尔吃到一碗肉油饭,便可兴奋好几天······”“难道没有肉吗?”我打断了爸爸的话。“有,春节的时候。你知道吗?那时全家最大的快乐就是逢年过节。因为你奶奶终于能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那时我常想,要是天天那样该多好!直到我读高中时,饭菜才渐渐丰富起来。到了现在,终于能够天天那样了。“在那个没有电视、手机的80年代,那一缕缕袅袅飘升的炊烟,便是我那时的珍贵的回忆。”爸爸说完,品了一口茶。爸爸像是一瓯品不完的茶,一瓯在手,:富裕山庄中的一抹曙光我背着照相机,拍下家乡一个个精彩镜头。村口——冉冉升起的煦日镀亮了袅袅的炊烟。“笛笛……”村口响起了一连串的喇叭声,一批批驾驶着崭新的摩托车的青年男女涌来,络绎不绝,驶向了柏油马路。休闲装、运动服、工作服使人眼花缭乱。男的神采奕奕,女的鲜明大方,若不是蜿蜒群山相映,你准会以为是城市一族。他们驶向何方呢?赶集?串亲戚?都不是,他们是城镇企业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