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外感热病瘥后调理与急性传染病后期的康复.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外感热病瘥后调理与急性传染病后期的康复.doc

上传人:s1188831 2019/11/20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外感热病瘥后调理与急性传染病后期的康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外感热病瘥后调理与急性传染病后期的康复外感热病瘥后调理与急性传染病后期的康复 外感热病,是指由外邪侵入人体所引起,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在现代医学中主要为急性传染病,并包括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由细菌或病毒等引起的疾病。瘥后调理,是指外感热病治愈后进行的调养和治理。中医学认为,外感热病,是人体的正气与病邪激烈相争的过程,通过辨证采取“祛邪”、“扶正”治疗,最终人体正气逐渐战胜病邪,热病治愈。在这过程中,因“邪能伤正”,势必产生不同程度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破坏和损伤,以及经络、气血津液的损耗与功能紊乱。因此,热病初愈这一特定阶段,应及时进行补充、调整和修复,采取各种措施使其痊愈和复原。我国人民早已知道与外感热病作斗争,自《内经·热论》讨论了热病的成因、证候分类、发展规律、治疗***、禁忌和预后;以后不断形成了“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并在学术争鸣过程积累了防治外感热病的丰富经验。与此同时,也非常重视“瘥后调理”(恢复期的康复医疗)。如:《热论》提出“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视其虚实,调其逆从”;《伤寒论》在“六经辨证”后,列“瘥后病脉证并治”专篇、《温热经纬·疫证条辨》叙述了“瘥后”治疗法则和经验等。1调摄精神,心理康复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抗病康复能力密切相关。《内经》谓“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疫证条辨》指出“瘥后,虚烦,心神不安者,审证而用得其宜,贵乎医者之神悟矣”。因此,瘥后首要是指导患者调摄精神,心理康复。正确认识外感热病的发生、转归规律,“可防、可治和可控”。既不轻视疾病,又不顾虑重重,有一个良好心理状态,避免“因病致郁”、“因郁致病”的恶性循环。安心养病,以利康复。必要时可配合药物治疗,如《温热经纬》“瘥后触事易惊,梦寐不安,乃有余热夹痰,宜用竹茹、黄连、石菖蒲、半夏、胆星、栀子、知母、茯苓、旋复花、橘红等药”,清热化痰,安定心神;“瘥后,惊悸、怔忡、心神不安,属血虚,宜清心、养血安神,用朱砂安神丸(朱砂、黄连、生地、当归、甘草)”。2将息得宜,调养身体将息,即是人的生活、活动和休息。热病瘥后,更应注意这些方面的摄生调养。如《温热论》“邪退正虚,此时宜令病者安舒静卧,以养阳气来复”恢复功能;《内经》已有病后“谷肉果菜,食养尽之”饮食调养,康复痊愈法则,并指出“热病已愈,时有所遗,当何禁之?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可以引起“劳复”、“食复”。所以热病初愈,应:慎起居,居室宜安静、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适寒温,防外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多饮开水,多食水果,蔬菜;根据个体病情恢复状况,逐步起床活动,适量自我操练,如做呼吸操等等调养身体,以增加“肺主气、司呼吸,心主血脉”气血运行功能,“脾主运化”增进食欲,摄取营养物质,充实“主四肢肌肉”恢复体力。如果出现“劳复”、“食复”,以《伤寒论》“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的法则,应用一些理气,健脾助消化,清邪透热药物。3清除余热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邪正相争”过程,“发热”是其主要病理反应和临床表现,传统的辨证诊治法则,将其发热性质和特征(“热型”)区分为“六经”(六期)、“卫气营血”(四期)和“三焦”(三期)论治。现有将辨发热分成为“发病期、热盛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因此,辨发热为治疗外感热病的重要依据。瘥后余热,可因余邪引起,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