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课题:第10课第1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时间:课标要求: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新要求。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教学难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讲授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否有课件有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集体备课)课后补充问题设计与双边活动授课内容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出发,了解“当地近几年的变化”,学生介绍学生思考讨论:我国现在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引出总体小康的成就表现。学生分析、思考:我们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存在哪些问题呢?根据这些问题概括出总体小康的特点。(一)引入新课说一说:了解当地:从以下几个角度交通工具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河口的购物超市河口的自豪还有?多媒体展示“看一看家乡的变化”(当地地区的一些图片)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二)进行新课【一】、检查自主学习阶段:1、师首先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结合学案开展活动。2、学生先自己介绍自主学习的情况,介绍自己在自主学习中的疑问。3、师引导学生自己试着解答。然后点评、归纳、进一步解疑。【二】、重点答疑、知识分析阶段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多媒体展示)1、邓小平提出我提出的,党的十三大决定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2、总体小康的表现(1)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人们的消费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消费迈进。(2)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多媒体展示)图片、数据3、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还比较低。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5分钟10分钟学生思考:通过全面小康的描述,讨论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什么区别?本部分按照十七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