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桃花源答案.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桃花源答案.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9/11/22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桃花源答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桃花源记复****学案要点回归:一、字词积累:缘:沿着。落英:坠落的花瓣。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复:又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交通:交错相通。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髫:古时候指小孩下垂的头发。怡然:愉快的样子。 要:通“邀”,邀请。邑人:同乡的人。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语:无论:更不用说。延:引进。不足:不必、不值得。向:原来、旧。扶:沿、顺着。志:做标志。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寻:随即,不久。问津:问路。二、常识积累::陶渊明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时期伟大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鲜美古:鲜艳美丽;今:指食物新鲜美味交通古:交错相通;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成年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地方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三、自主梳理课文提纲:课堂训练: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⑴写渔人见到桃花园林的美景句子: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⑵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⑶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平静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⑷描写桃花源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⑸写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⑹本文与苏轼《水调歌头》中发现“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疑问句相类似的句子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⑺写桃花源自叙来此绝境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⑻本文与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第二段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用自己的话概括。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和平。人们生活:自由快乐。2、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一线贯之。3、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4、请结合本文谈谈桃花源内居民的特点。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表现桃源人的热情好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表现桃源人的勤劳。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现桃源人的快乐。5、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6、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里虚构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7、桃花源人为什么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8、作者在两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