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如何应对合同风险摘要:本文从市场开发的角度分析了从建筑施工合同订立到合同签订各阶段所存在的风险特征及应对方法,仅供参考。关键词:施工合同;风险;应对方法Abstract:Inthispaper,fromtheangleofmarketdevelopmentanalysisoftheriskcharacteristicsandcopingmethodsfromconstructioncontractscontractsigningtoeachstage,:Constructioncontract;risk;copingmethod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加强企业施工合同管理,防范和规避市场中的合同风险,已成为每个施工企业的当务之急。下面,我从施工企业市场开发的角度谈谈从合同订立到合同签订过程中格阶段所存在的风险特征及应对方法。从建筑施工合同的招标到最终履行过程分析,承包方风险呈现顺次递延、逐渐增加和最终显现的特征。施工合同订立阶段,主要是要约风险。订立施工合同要经过要约邀请、要约和承诺阶段。业主往往利用承包方急于中标的心理,通过编制招标文件、对信息形成高度垄断,进而主导订约过程,签订有利于自己一方的合同。承包方在急于中标的情况下,通常主动或被迫承认业主所有要求,放弃自身的一些重要权力。从表现形式上看,承包方对风险具有主动接受性。在这一阶段,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来自业主主体资格及相关资信方面。发包方不具备主体资格。就是说发包方没有依法成立,这种情况现在不多见,但并没有完全消失。虚假项目法人没有独立的项目运作资金和相应管理能力,甚至是为了规避可能承担的责任而设立,实际上也不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资格。承担这类项目法人的施工项目,可能随时被强令停工,甚至承包方的工程款都难以收回。即便通过诉讼,受到损害的权利也难以救济。从项目本身来看,项目可能存在未正式列入国家、部门或地方的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建设用地的征用工作没有完成,施工需要的图纸及技术资料不能满足施工需要等情况。承担这样的工程不但面临停止施工的危险,严重的还要强制拆除已经施工的部位。承包方还可能遇到费用不能结回的风险。上述风险应当说是浅层的,较容易辨识和防范,但是许多人的确疏于相关情况的核实调查工作,盲目投标,给后续的施工生产埋下极大的风险。应对这种风险,承包方要在购买标书前对业主单位及项目信息进行详细考察和分析,弄清业主单位性质、业主诚信度、资金来源、项目规模及项目合法性,只有各项要求符合施工企业市场开发有关规定才能决定是否参与投标。二是来自招标文件方面。招标文件是反映业主意图和要求的要约邀请,以此传达出对未来投标者提出要约的条件、要求和限制。分析起来看,其中可能有如下风险:违法要求。如要求承包方进行垫资施工,或者变相要求垫资施工,对主体工程肢解招标、指定分包等。显失公平的要求。如提前工期奖励很小,而延误工期则处以高额罚金等。故意隐瞒对业主提出要约有重大影响的细节问题,使承包方产生误解。资金、地质情况,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状况等。对中标后产生法律后果的重要问题。如一些业主要求承包方提供低价中标保证金,直到施工验收完毕才可提取等。应对这种风险,承包方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