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经典]浅谈用阴阳学说的观点指导临床.doc

格式:doc   大小:6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经典]浅谈用阴阳学说的观点指导临床.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9/11/23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经典]浅谈用阴阳学说的观点指导临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经典]浅谈用阴阳学说的观点指导临床浅谈用阴阳学说的观点指导临床【摘要】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用阳学说对立统一的观点,举例说明人体阴阳失调,偏盛偏衰,互相转化等各种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从而指导临床用辨证论治和选方用药。【关键词】阴阳学说;临床【中图分类号】R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067-02阴阳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唯物论和辨证法的观点,全面系统地阐述,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现彖,并用这种理论观点指导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阴阳学说最基本的理论,是既对立又统一,阴阳处丁对立统一之中,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在各种致病因索的影响下,阴阳两方面出现偏盛偏衰的现象,失去了相对平衡,这就是病变。因此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虽有干变万化,不外乎阴阳失调,其机理不外乎阴阳的偏盛偏衰。阴阳学说用阴阳失调的观点,认识疾病发发展过程,具体所指有以下两个方而,既有阴盛和阳盛,也有阴衰和阳衰。如疾病进一步发展,阴胜导致阳衰,阳盛导致阴衰,阴衰导致阳盛,阳衰导致阴盛。rtr丁阴阳互根,其病理变化,可以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互相转化。所以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均可出现阴损及阳,乃致阴阳两虚。在疾病复杂变化中,既可基于阴阳格拒出现“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也可由于阴阳至极而互相转化。在疾病的严重阶段,还可出现阴竭阳脱,而为亡阴亡阳。1阳胜与阴胜阳胜,即阳气偏胜,阳邪致病,可使阳气偏胜。阴胜,即阴气偏胜,阴邪致病,可使阴气偏盛。阳气偏胜则为阳热太过而出现实热证。阴气偏盛则为阴寒太甚而出现实寒证。实热证者,如阳明病,不论其经证还是腑证,都是阳胜的结果。若邪热燔炽在经,出现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症者,治以辛寒清热,用口虎汤。若邪热结聚在腑,出现潮热、请语、腹满痛,大便秘结或不大便者,治以苦寒攻下,依其轻重缓急,选用三承气汤。乂如外感温病邪热壅肺,出现发热,出汗,喘咳,口渴,脉数等症状者,治以宣泄肺热,用麻杏石廿汤。凡诸实热证,证见壮热,烦渴神昏、谯语、腹胀拒按、喘喝气粗、便秘瘦赤:苔黄脉数者,省属阳胜病变。治以清泄阳热。实寒证者,如寒实结胸证,自胸肋至心下硬满,疼痛而拒按,便秘、呼吸不利、不发热、口不渴、舌苔口淆、脉沉迟者,治以温寒破结,用三物口散。乂如寒积腹痛,其痛喜温,畏寒口不渴,苔自脉弦紧者,治以散寒理气,用良附丸之类。如果阴寒凝聚在里,出现腹冷痛,大便或秘或泄,畏寒肢冷,苔白脉沉迟者,治以温通法,用温脾汤Z类。凡诸实寒证,证见恶寒肢冷,口淡不渴,腹胀冷痛,或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苔口厚腻,脉有力者,皆属阴胜病,治宜温散阴寒。实践证明,阴腔和阳腔,临床上具体所指就是实热证,实寒证,其施治的法则是“热者寒Z、寒者热Z。”2阴虚和阳虚阴盘与阳虚,就是阴阳亏损,正气虚衰,正听谓“精气守则虚”O分别言之,阴虚,泛指人体精血津液的亏损,阳虚,泛指人体阳气功能活动虚衰。阴虚证,多表现形瘦体弱,头晕,心悸,失眠多梦,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或细数,以及潮热盗汗等症。治之之法,不外乎填精,补血,生津润燥等,如补血用四物汤;补液用增液汤;心阴虚者,用天王补心丹;肺阴虚者,用百合固金汤;肝阴虚者,用一贯煎;肾阴虚者,用六味地黄丸;脾胃阴虚者,用益胃汤:阳虚证,多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嗜睡蜷卧。自汗畏冷,脉微无力以及舌淡面口,肢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