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骆冬青教授谈高考作文.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骆冬青教授谈高考作文.doc

上传人:iris028 2019/11/24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骆冬青教授谈高考作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骆冬青教授谈高考作文今天先登出第一篇:审题。希望对即将走进考场的考生们有所帮助。高考作文的限定很多,但最大的限定就是给定了一个“题目”,所有考生都必须按照给定的“题目”来写文章。对于考试来讲,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是必要的、正常的。这就给高考作文提出了首要的要求:我们必须好好“审题”,写出的作文才能符合“题意”。反之,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任意写一个东西,有可能是准备好的,这就失去了公平。所以,在题意的限制下作文,是高考作文最重要的要求。骆冬青审题关键在于要“切”到自己什么是好的审题的方式?要点在于切题。如果构思的过程能够很好地切题,那么,文章写作就有了最重要的基础。什么叫切题?“切”,用锋利的物品对准目标,垂直向下,叫“切”。有一年过春节的时候,有人送了一条冷冻的狗腿给我,我该拿这条狗腿怎么办呢?要先把它用刀切开。一般的刀切不动,我找了一把很快的刀,切的时候用力向下,突然感觉到一种“晶晶亮、透心凉”的爽利,一种很冷酷、很亲密的快感,按住狗腿的那一只手感觉到很舒服——手指头已快被切到骨头了!那个春节过的很惨??但我很好地领悟到什么叫“切”。“切”就是要透过皮肤、透过脂肪、血脉??透过好多东西,直到骨头!高考作文的题目,往往都是比较宏大的主题,由一些大的概念构成。即使是看似具体乃至具象的事物,作为高考作文的题目,也必须引申为高远的概念或观念。这是合理的。那么,对着看似宏大的概念,我们如何下手?必须就“切”下去,一直切到我们自己的感觉,到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这种特别的感觉,从何而来?我想,就是你“切”到了自己。“切”不到自己,比如,写“青春”,却感觉不到你对青春有任何感觉,完全跟自己不搭界,那么,你就没有进入到这个题目,也没有进入到这个题目所规定的构思状态。“切”到“心疼”才能避免“大路货”要把自己“感”到题目当中去,把自己整个儿的感觉、感受、感悟,“感”到“题意”之中。否则,你切的还是“狗腿”,你写的文章缺乏自己的直感。那么,就不可能深入到“题意”的核心。所以,审题的关键,就是你首先自己要进入到题目当中去,要用自己作刀来切入,要切到你自己的痛点、痛处。没有感觉到那种“透心凉”的感觉,没有感觉到这种“透心凉”之后的疼痛,那就还未真正切到内心深处。我们中国人一般说“心疼”,指的是一种深层的情感,一种深挚的关切。我说的“切”,说的“疼”,其实,就是要唤起“心疼”的感觉。当作文的“题意”,与我们自己内心深处最重要、最温柔、最娇嫩,同时也是最坚定、最固执、最强硬的部分,在“切”时相遇,那么,我们就寻找到文章乃至生命中最牢靠的基石。作文中的“大路货”,往往是在概念上兜兜转转,空话多而实感少,写自己没有真切体会和感悟的东西,几乎成为一种“新常态”。这就说明我们的切题有问题,写的不是自己想写的,不是自己觉得很重要的,不是跟自己的内心世界、跟自己心痛心疼的某种体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作文你连自己都打动不了,还能指望用它来打动别人?只写自己的感觉、感受、感悟当我们面对一个陌生的题目,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可是更需要一个投入或曰“感”入的过程。无论如何,这个过程不能省。尽管留给高考作文的时间急迫得要命,可是我们在此时更需要把真实的生命投入其中。“不能输在起点上”,构思的起点,就在于“审题”;在“审题”时,如同在“审美”中一样,需要真切的生命和心灵的灌注。当“题意”在我的心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