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世界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世界论文.doc

上传人:jiqingyong12 2019/11/25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世界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世界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079-02 我们之所以要从赵树理的小说中去发现和寻找中国的农村世界,是因为他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最懂农民的作家,他被誉为中国描写农村的“铁笔”、“圣手”,他的小说基本都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但不同于五四以来的乡土小说。乡土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一批旅居北京、上海的青年知识分子,在陌生的都市,靠着回忆重组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在抒发的乡愁的同时,也迎合时代潮流,揭露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这一时期的乡土小说,只有无边的“苦闷”和无情的“暴露”,基本还停留在鲁迅所提倡的“揭出病毒,引起疗救的注意”阶段。那时社会还未出现任何足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外部力量,时人也尚未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思想或理论资源。但40年代赵树理横空出世的时候,情况业已发生变化。一个崭新的红色政权已经出现在中国大地,并且越来越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崭新的生活,“这儿有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感情,新的作风,新的文化”。[1]赵树理用他的文字记录下了那个时代农民的喜怒哀乐,记下了那个时代农村的变迁,成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农村和农民的宝贵资料。 1以真正的农民视角叙述的农村世界赵树理在20世纪的中国文坛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在于他既是一位农民,又是一位作家。赵树理本人就是一个杰出的农民。他不是以一个离开了农村的知识分子的身份来书写农民,也不是为了书写农民而深入体验生活的作家,他就是一个“长期生活在农民中”的农民,并且是个“万宝全”式的农民;“对于农活,无论是耕地、摇耧,还是扬场、洒粪,没有一样能难住他。父亲还会编簸箕、箩筐和小篮。他下乡,经常地赶上什么活都能跟上社员干,这使他非常容易接近群众。”[2]即使进了北京,他仍以农民的思维方式生活着。所以说,“他写农民就象农民,动作是农民的动作,语言是农民的语言,一切都是自然的,简单明了的,没有一点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地方。而且只消几个动作,几句语言,就将农民的真实的情绪的面貌勾画出来了。”[3] 当然,他决不仅仅只是一位农民,更是一位作家,是一个凭借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在群星璀璨的20世纪中国文坛上熠熠生辉的“现代”作家。他曾经坦诚自己受到过五四新文学影响,并由此开始尝试写新小说。现实和他独特的经历使他敏锐地意识到,新文学与现实社会的隔膜正是新文学本身存在的问题,“新文艺虽然进步,但却只是停留在少数知识分子中间;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和新文艺是绝缘的”。因此,他尝试着要把高高在上的五四“文坛”文学拉下神坛,“文坛太高了,群众攀不上去,最好拆下来铺成小摊子”,他自愿做一个“文摊文学家”,为“百分之九十的群众写点东西”,“先挤进《笑林广记》、《七侠五义》里边去,去和“观音老母坐莲台”这样的乡村封建小唱本争夺“阵地”。[4] 正是这种经历和思想,正是凭着中国文坛上无人能及的对中国农村的观察和把握,赵树理树立了服务农民并改造农民的文学理想和雄心,走上了用农民的语言和农民喜欢的艺术形式来写农村写农民的文学之路。而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生坚守着现实主义的创作立场,他曾经说过,“出现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