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低碳经济.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低碳经济.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11/28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低碳经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低碳经济财经活页2009年第15期(总第135期)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辽宁省财政学会2009年8月15日本期主题:低碳经济[按]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科技进步,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与日俱增,尤其是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耗量惊人。截至2007年底,全世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预计还可以开采133年,天然气储量预计还可以开采60年,而石油储量预计还可以开采41年。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了生态环境的剧烈恶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人类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逐渐增多,大气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各种气体异常现象及其伴随现象随之而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据统计,1906年-2005年这一百年,,并且升温速率不断加快;1870年-2004年期间,,,目前这一增速为每年3毫米;2003年-2007年的五年间,地球上南极、美国阿拉斯加和北极格陵兰岛的陆地冰川已融化逾两万亿吨。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迄今为止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如何在获得发展的同时,使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小、对资源的消耗降到最少,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人类需要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式来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经济这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便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当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阶段、速度与碳排放的关系;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等。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而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则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在认识低碳经济问题上,还必须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并不一定成本很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很大一部分潜力是负成本的,并不需要成本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该从现在做起的;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防范全球变暖,需要国际合作,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急剧上升,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为处理这一问题,国际社会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于1992年5月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5次会议上通过。同年6月11日于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开放签字,当时有155个国家和欧共体签署了《公约》。1994年3月21日,即得到第50个国家的批准90天后,《公约》开始生效。到目前为止,《公约》有189个缔约方,其秘书处设在德国波恩。《公约》的最终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