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九章普通梁板结构
1
概述
单向板:主要在一个方向弯曲;
双向板:两个方向弯曲。
如图12-1:某四边支撑板,受均布荷载作用。
有关系: (a)
沿两个方向划分条带后,板中间挠度应相等,即有关系:
(b) 化简上式得: ,即(c)
将(c)代入(a)式可得: (d);同理由(a)式可得:
(e)
第九章普通梁板结构
2
讨论:当时,由(d)和(e)式可求得:
上述关系说明,此时荷载主要沿短边方向传递到长边上;
沿长边方向传递到短边上的荷载可忽略不计。
基于以上原理,规范规定:对于四边支撑的板,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2时,按单向板计算;其他情况需要讨论确定。
第九章普通梁板结构
3
:
肋梁楼盖图9-2
(1)单向板楼盖(2)双向板楼盖
(3)井式楼盖(4)密肋楼盖
无梁楼盖(板柱结构)
:(1)RC楼盖(2)PC楼盖
:(1)现浇楼盖(2)装配式楼盖(3)装配整体式
第九章普通梁板结构
4
设计步骤:平面布置、计算简图、内力分析(计算)、配筋及构造
和绘制施工图。
(见附图)
原则:计算方便(尽量对称、等跨、等截面和同材料),符合模数
1. 柱网尺寸或承重墙间距:
(1)考虑建筑使用要求
(2)柱(墙)间距=梁的跨度。
主梁:(5~8)米;次梁:(4~6)米
第九章普通梁板结构
5
2. 主梁的间距=次梁的跨度
3. 次梁的间距=板的跨度
4. 主梁的布置方向:
类型:(1)主梁横向布置12-3(a)-横向刚度大、可布置较大门窗;
(2)主梁纵向布置12-3(b)-横向刚度小、但室内净高大;
(3)无主梁布置12-3(c)-适合砌体结构、中间可设走道。
第九章普通梁板结构
6
5. 截面尺寸:
(1) 板: 刚度要求:hl/40(连续);
hl/35(简支);
hl/12(悬臂)。
使用要求:民用 h=70mm(最小);
工业 h=80mm(最小)。
(2)梁:次梁:h/l=1/18~1/12;
主梁:h/l=1/14~1/8;
h/b=2~3
第九章普通梁板结构
7
一般传力路径(见附图):板次梁柱基础
墙体基础
计算模型(简图):
板:以次梁为中间支座和以墙体为边支座的多跨连续梁(梁宽为1
米);
次梁:以主梁为中间支座和以墙体为边支座的多跨连续梁;
主梁:以柱为中间支座和以墙体为边支座的多跨连续梁;
小结:单向板楼盖结构可简化为三种不同的多跨连续梁。
第九章普通梁板结构
8
简化假定:
(1)梁在支座处可以自由转动,支座无竖向位移;
(2)不考虑薄膜效应(即假定为薄板);
(3)按简支构件计算支座竖向反力;
(4)实际跨数小于和等于五跨时,按实际跨数计算;实际跨数大
于五跨且跨差小于10%时,按五跨计算。
上述假定的物理意义:
对于(1):忽略了次梁对板、主梁对次梁和柱对主梁的扭转刚
见图12-4 度;忽略了次梁、主梁和柱的相对竖向变形;
由此带来的误差通过“折算荷载”加以消除。
第九章普通梁板结构
9
对于(2):由于支座约束作用将在板内产生轴向压力,称为薄膜
见图12-5 力或薄膜效应,它将减少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这种
有利作用在计算内力时忽略,但在配筋计算时通过折
减计算弯矩加以调整。
对于(3):主要为计算简单。
对于(4):方便查表计算,可由结构力学证明。
(1)计算单元:板—取1米宽板带;
(见附图) 次梁和主梁—取具有代表性的一根梁。
(2)从属面积:板—取1米宽板带的矩形计算均布荷载;
(见附图) 次梁和主梁—取相应的矩形计算均布和集中荷载。
第九章普通梁板结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