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读书、漫游时期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文解释】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词语解释】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齐鲁:古代二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地区。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割:分割。层云:云气层层叠叠,变化万千。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决裂开了。眦:眼眶。会当:一定要。【诗文赏析】《望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吟诵率较高的一首诗。大约在开元二十八年(740),杜甫二十九岁时,到兖州探望父亲后由齐入鲁,途经泰山,写下了这首诗。这是诗人仅存少数的早年作品之一。人们在品读此诗时,除了感受到泰山之雄伟外,恐怕更多的是被诗中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所激动、感染,因为这既是盛唐的时代精神的概括,又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启示。《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清人浦起龙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却是中肯的评价。,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一个“割”字,表现世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会当凌绝,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诗歌特点——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形成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后出塞五首(其二)》杜甫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注】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①东门营:洛阳城东门称为上东门,军营设在此处,故称。门营,全诗校:“一作营门。”②河阳桥:在今河南孟县,为黄河上的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往河北的要津。以上二句化用《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的句法。③《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旌旗。”④平沙:指旷野。列:排列。幕:军队宿营的帐篷。⑤部伍:部队的基层单位。⑥笳:北方乐器,用作静营的号令,声音悲壮。故名。⑦惨不骄:惨然不乐,不敢放肆。⑧霍嫖姚:汉代名将霍去病。《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姚校尉。”第二首写行军宿营时的情景。参考译文——清晨,我到东门营报到,傍晚,就开拔到了河阳桥上。晚霞映照迎风招展的军旗,战马与萧萧朔风呼应嘶鸣。一望无际的沙原排列着无数行军帐幕,行伍首领各自召集手下的士兵。夜空中,高高悬挂朗朗明月,军令森严,整个营地寂然无声。几声悲咽的茄声划破长空,从军壮士神情肃然,失去了往日骄纵之情。借问统领军队的大将是谁?大概又是一个嫖姚校尉霍去病。创作背景——《后出塞五首》当作于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冬,安禄山反唐之初。目的在于通过一个脱身归来的士兵的自述,大声疾呼的揭露安禄山的反唐真相,叫唐明皇快快清醒过来,并指出养成禄山反叛的原因,即在于他自己的好大喜功,过宠边将,以致禄山得以边功市宠、形成养虎贻患。(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杜甫的边塞诗写得独具特色,他的《前后出塞》共十四首。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军营生活。B、“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交待了入伍的时间、地点、出征的去向。叙写了一个战士早上报到,晚上就要随队伍向边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