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不求甚解 (2).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不求甚解 (2).doc

上传人:xxj165868 2019/11/29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不求甚解 (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不求甚解》教学实录北关中学严薇薇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师:读书,有千般乐趣,有万种读法。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种全新的读书方法――不求甚解。(板书:不求甚解)师:对这咱读书方法,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如果有,尽管说出来。生:我不知道“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师:对别的同学提出的疑问,如果你就能解答,你随时可以站起来回答。生1:我觉得它意思是说读书不要求深入理解,我不懂的是不深入理解,又谈何读书呢!生2:我想知道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读――《不求甚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1、首先,说说你了解的邓拓。2、现在,请带上疑问速读《不求甚解》。(学生速读)〕师:读完本文,对“不求甚解”这种说法你不没有还没弄明白的地方?有的话就请提出来,大家一定会帮你解答的。生:我还是不懂,既然“不求甚解”,读书有什么益处?师: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文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生: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师:有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吗?生:我补充一点,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不认真,而是说读书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师:如果没有这两段的论述行不行?为什么?生:不行。如果没有这几段论述会让人误以为“不求甚解”就是读书可以不认真,不需要读懂。师:现在,我们再来一起阐述一下作者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师生一起口头阐述)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读书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当然,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可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其结果仍然要读懂才行。对比阅读,融会贯通:师:《谈读书》和《不求甚解》同是针对读书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下面请大家采用小组全作学****的形式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请结合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小组合作进行比较阅读)师:大家愿意把自己的思想拿出来与别人交换吗?生:(齐)愿意!师:那就开始吧。后面发言的同学不再重复前面已经陈述的观点,只要对其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特别提醒:学会倾听,学会做笔记!生:这两篇文章有这样几点相同:(1)都是谈论跟读书相关的问题;(2)都运用了举例论证。例如:《谈读书》中“读史使人明智”以读史给人的好处为例论证了读书的好处。《不求甚解》以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为例论证了读书要前后贯通,要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它们的不同点有……师:对不起,我打断一下,听得出来,你们这小组的理解比较透彻。可以给其也同学留点儿机会吗?(学生点头表示同意),好,谢谢!你请坐!生:我们认为这两篇文章有这样几点不同:(1)《谈读书》主要围绕读书的益处展开论述;《不求甚解》主要谈论学****方法。(2)《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如:“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运用比喻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不求甚解》中没有。另外……师:嗨!打住!你也给其他同学留点机会好吗?(学生点头同意)咱们来个约定,每个同学发言只说一点,以便 给更多同学交流的机会,好吗?生1:《谈读书》运用了大量排比句式,句式整齐,而《不求甚解》没有。生2:《谈读书》的语言具有古典风格。《不求甚解》则明白如话。生3:《谈读书》举例时语言简洁,《不求甚解》事例详细一些。师:你读得他细!你也领略到了运用举例论证的技巧,既可简洁陈述,也可围绕观点稍详一点。生:《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