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贵州省“十一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贵州省“十一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前言“十五”以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入了快车道,经济增长逐年加快,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年打基础”的计划目标基本实现。特别是能源工业由于抓住了“西电东送”的契机,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成为我省产业支柱的一个亮点。“十一五”我省将继续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进一步巩固和加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力度,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年重点突破”目标,实现贵州省能源工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根据黔府办发[2004]76号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和《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省电力、煤炭、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对“十一五”期间我省和周边省(区、市)国民经济发展对我省能源工业发展需求分析,在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合理布局”的思路,坚持节能优先,效益为本,以煤为主、多元发展的原则,编制了《贵州省“十一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一、“十五”计划实施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十五”计划实施情况1、电力(1)能源大省优势开始呈现进入“十五”以来,我省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势头强劲。第一批四水四火电源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第二批六水八火电源项目全面启动。省内主干输配电工程已与华南电网及周边省区联网,基本形成了“西电东送”的格局。“十五”期全省新增装机容量842万千瓦(超过前五十年全省装机的总和),全省装机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以上。“十五”期我省在完成国家“西电东送”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向广西、重庆、湖南等省(区、市)送电的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广东及周边省(区、市)的经济发展。从2000年到2005年,,,投资力度之大、投资效果之好前所未有。2001~、、、、,、、6、、。通过实施“西电东送”工程,近几年来,电力增值税均占全省同期增值税收入的20%左右,%,%,能源工业已成为贵州第一大支柱产业。“西电东送”电源项目所在地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财政和农民收入迅速增加。在能源等主导产业的拉动下,%,,省级财政新增用于“三农”的投入达10多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新阶段扶贫开发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电网通过建设与改造,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电能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农村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保障。到2005年底,(,)。在南方电网“十五”期“西电东送”1000万千瓦的任务中,贵州400万千瓦,占40%。2001年至2005年,贵州省累计向广东、广西、重庆、湖南等省(区、市),其中,“西电东送”。(2)电力工业结构得到调整一是水电开发力度增大,水能资源优势逐步增强。我省水电可开发容量为1948万千瓦,截止2005年底,我省水能资源开发强度已经从“九五”末的15%提高到50%以上。全省水电装机从“九五”“十五”,%。并建成了具有多年调节能力的大型电站(“九五前仅有一二个季调节电站);二是火电建设速度加快,水火互济优势得到有效发挥。截止2005年底,我省火电装机从“九五”,%,在确保国家安排的南方电网“十五”“西电东送”任务中,有效地发挥了区域内水火互济作用;三是火电单机容量上一个台阶,促进了电力产业结构的调整。我省按照国家电力产业和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安排小火电机组逐步退役的同时。“十五”新建火电厂单机容量均为30万千瓦以上,截止2005年底,全省火电装机容量中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装机比例已提高到45%(“九五”前均以小火电为主)。(3)电网结构得到改善一是省内主干输配电工程已与华南电网及周边省区联网,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