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VSP技术交流垂直地震剖面概述垂直地震剖面是一种地震观测方法,它与普通常规地面观测的地震剖面相对应的。地面观测的地震剖面是在地表附近的一些点上激发地震波,同时在沿地面测线布置的一些检波点上进行观测;垂直地震剖面也是在地表附近的一些点上激发地震波,但是它是在沿井孔不同深度布置得一些检波点上进行观测。在水平地震剖面中,因为检波点置于地面,所以除沿地表传播的直达波和面波外,只能接受到来自地下的上行波;在垂直地震剖面中,因为检波器置于地层内部,所以既能接受到自下而上传播的上行波,也能接受到自上而下的传播的下行波。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能够提供准确的速度参数、层位标定、井孔周围的构造、岩性及储层的分布范围为利用地面地震反射信息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储层横向预测和油藏描述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垂直地震剖面法有一些明显的优点:1)、地面剖面基本上是通过观测波场在水平方向(地表)的分布来研究地质剖面的垂向变化,垂直剖面是通过观测波场在垂直方向的分布来研究地质剖面的垂向变化,因此,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更明显、更直接、更灵敏。2)、地表观测离开介质内部有意义的界面较远,与界面有关的波需经过一段复杂的旅程才到达地表,垂直剖面可以在介质内部紧靠界面附近观测,因而可直接记录到与界面有关的较纯的地震子波的波形。3)、地面地震记录上主要的干扰波大都来自剖面上不,由于这些干扰,往往使地面记录上波的识别和对比发生困难。垂直地震剖面由于在介质内部点上直接观测,因为有可能避开和减弱剖面上部低降速带的干扰,易于识别波的类型。4)、地表观测时,由于剖面上部的影响,地震噪声水平较搞,仪器有效灵敏度受到限制,因而很难记录和识别强度低的弱波。垂直剖面在介质内部的点上观测,由于地震噪声水平随深度迅速衰减,因而可以大大提高仪器的有效灵敏度,并使弱波的观测成为可能。5)、地表观测时,不同界面的波到达地表测线上各点的方向都是来自下方,且彼此差别不大。垂直剖面观测时,不同界面的波到达井内测线上各点的方向可以来自上方,也可以来自下方,而且在界面附近发生突变,所以垂直剖面可以有效地利用波的到达方向这一特点。6)、地表观测时,由于低速带和剖面上部的影响,波的质点运动方向发生畸变。垂直剖面由于能避开剖面上部和低速带的干扰,所以能够较准确的观测波的质点运动方向,因而可以利用波的“空间偏振”这一特别灵敏的参数来研究波的性质和地层岩性。利用VSP可以深入了解地震子波传播的某些基本特性,帮助了解反射和透射过程,从而反过来又可以改善地表地震资料关于结构、地层和岩性的解释。例如,广泛利用VSP确定上行波和下行波,从而识别一次波和多次波,用于估计反射层倾角、识别层间多次波、确定断层面、预测钻头前方的反射层、精确测定地层速度,确定岩性及烃类对传播子波的影响。VSP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1)、在地表条件恶劣的地区和潜水面很低的地段可利用现有井孔进行VSP测量,然后将所得垂直地震剖面资料转换成水平地震剖面,用以填补用水平地震测量难以获取地震资料的那个空白地段的资料。2)、可用VSP资料与地质层位对比,确定地震层位与相应的地质层位。3)、在一个新地区或地质资料不多的地区用VSP资料可以预告钻井井底钻遇的地层情况,帮助选择泥浆密度、钻头的类型以及是否继续钻进或终止钻进。4)、用VSP资料可提供子波、反褶积因子、速度、反射系数、衰减系数以及其他物理参数。5)、利用VSP资料和技术,可以帮助识别地面地震记录上的多次波,并指明多次波的来源和传播过程。6)、可以同时记录纵波及横波,这样就使地震勘探步入了全波勘探的领域。其提供的速度及速度比、振幅及振幅比、频率及频率比、波长及波长比以及波形结构等信息,可研究井孔周围隐蔽性的油藏及砂岩体,或检测油气及圈定储油范围。7)、VSP与地面地震勘探相结合,联合对比用以分析研究波源点。可利用以下两方面波场参数变化来研究波场:即检波器A震源之间距离的变化(地表观测特点);以及检波器与地层界面之间的变化(介质内部固有特点)。8)、VSP资料与声波资料综合应用,可计算大套地层之间的薄层。在做合成记录时,还可考虑其折射影响。另外,还可用所做的合成记录与VSP资料解释地震波形成的机制与细致地对比地层。VSP的野外资料采集1、VSP震源选择的一般原则1)、VSP所用的震源最好与井旁地面地震所用的震源一致;当两者所用的震源一致时,同样的子波表现出的反射特征也基本一样,这就容易实现地表资料和VSP资料的统一解释。2)、VSP各次激发的震源子波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重复性;为了以较小的深度间隔在整个井上进行观测,就需要在地表同一位置激发数百次,这些多次激发,先后在各个深度观测,最后拼成的VSP地震记录,只有当地震子波互相一致时才便于对比。3)、VSP震源的输出强度应该适中;垂直地震剖面的下行波通常比上行波强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