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大棚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棚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2/1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棚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棚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一、。辣椒整个生育期都可遭受辣椒疫病危害。尤其以现蕾至挂果期前后最易受害。发病初期,病部呈水渍状软腐,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或猝倒。植株多呈暗绿色;成株期茎和枝发病,产生环绕的褐色病斑。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叶片发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扩土后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湿度大时,叶片软腐,易脱落;花期受害,病斑多从蒂部开始发生,病斑为水渍状暗绿色,后变为黑褐软腐,腐烂后失水干缩,变成淡褐色僵果,残留于枝上不易脱落。该病以成株期发病最为严重,一般分枝处发生比主茎处发生多。该病发展快,易造成大面级枯萎。,辣椒疫病是由真菌辣椒疫霉()引起的。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及种子中越冬,其中土壤中的病残体带菌率最高,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据6月中旬调查,%,%,%-%。。病菌在8-38?范围内均能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85%以上,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土壤湿度95%以上,持续4h-6h,病菌即完成侵染,2-3天就可发生1代,6月中下旬以后,接连出现大雨,暴雨,病害蔓延迅速,严重成灾。据调查,九龙镇土门2村2社一块辣椒地,出现中心病株后,仅11天,全部发生辣椒疫病。,集中烧毁病残体,减少病源。、豆科蔬菜轮作,杜绝与茄果类、瓜类连作。,并用无病新土育苗,培育壮苗。。做到施足基肥(农家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及时追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排水,大雨过后,及时排除积水,高温干旱,小水浇灌;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并对病富进行消毒。?温水浸种30min,或清水预浸10h-12h,用1%硫酸铜液浸种5min后,捞起冲洗后催芽播种,或用1%福尔马林液浸种30min,捞出水洗后,催芽播种。%多菌灵可湿粉10g/m2,与床土拌匀。,防止出侵染,进入生长中后期应以药剂灌根,喷洒相结合,防止再侵染。夏季高温多雨季节,下雨前或浇水前,667m2撒播96%以上硫酸铜3kg,防效明显。或在发病初期喷洒64%杀毒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原粉5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d喷1次,视病情连续用药2-3次,病害大流行时,用药间隔可缩短为5-7d,用药次数增至4-5次,交替用药,搭配使用,效果更佳。、黄化、:轻型花叶病叶初现明脉轻微褪绿,半透明或现浓淡绿相间的班驳,病株无明显畸形或矮化,不造成落叶;重型花叶除表现褪绿班驳外,叶面凹凸不平,叶脉皱缩畸形形成线形叶,引起生长缓慢,果型变小畸形,植株严重矮化。:病叶明显变黄,出现落叶现象。:病株部分组织变褐坏死,表现为条斑,顶枯,坏死班驳及环斑等。:病株变形,如叶片变成线状,即蕨叶(又称蕨叶病)病株矮小,易落花,分枝多,呈丛枝状,一般一种症状只发生在一株辣椒上,但有时也发现几种不同症状同时在一株上出现,引起落花、落叶、落果,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质量。,我国目前已发现7种,包括黄瓜花叶病毒(CMV)占55%,烟草花叶病毒(TMV)占20%,马铃薯Y病毒(PVY)占13%,烟草蚀纹病毒(TET)%,马铃薯X病毒(PVX)%,苜蓿花叶病毒(AMV)占2%,蚕豆萎焉病毒(BBMY)%。其中CMV可划分为4个株系即重型花叶,坏死株系,轻花叶株系及蒂状株系,在辣椒生产上,黄瓜花叶病毒为最主要的毒源,可导致辣椒系统花叶,畸形,蕨叶,矮花,叶片枯斑或茎部条斑。烟草花叶病毒(TMV)是辣椒上的第二位毒源,主要前期危害,常引起急性坏死枯斑,落叶,以后的心叶呈系统花叶,顶梢坏死等症状。,可分为虫传和接触传染两大类。借虫传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