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广东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前言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节能环保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显,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我省重点培育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十一五”时期我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拉动社会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背景下,科学编制我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对指导和促进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印发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9〕119号)精神,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部署及编制《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我省节能环保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跨领域、跨行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综合性新兴产业,为推动我省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我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产业总产值达2400亿元,%,约占全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的10%。其中,节能产业产值700亿元,环保产业产值1700亿元。节能环保企业逐渐向规模化发展,涌现了一批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我省节能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集中趋势明显,其中又以广州、深圳、佛山三个城市为主。产业水平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对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扶持力度逐渐加大,企业自身对节能环保技术开发和推广力度不断增强,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培育了一批节能环保骨干企业。我省骨干企业在印染、电镀、线路板、养殖等行业废水治理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等方面拥有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在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噪声治理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备自行设计及制造成套设备的能力。资源综合利用处理技术体系逐渐完善,废塑料深加工、粉煤灰、煤矸石、危险废物等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达到。LED系列高效节能照明、智能电网等节能技术设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服务业市场化居全国前列。截至2010年底,我省向社会公布92家省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名单,其中75家列入国家备案名单;41项节能技术、15项节能设备(产品)入编《广东省节能技术、设备(产品)推荐目录》,节能服务水平日益提高。我省认定清洁生产技术服务单位80家,全省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稳步推进。全省共有206家企业取得国家环境污染设施运营资质,约占全国持证企业总数的13%。环保项目设计施工与投资运营已成为环保产业重要的增长点,涌现一大批以BOT、TOT模式建设或运营的环境工程项目(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其中东莞市36座污水处理厂全部采用BOT模式,广业环保集团以BOT模式建设运营我省58座城市生活污水厂。我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800多家,其中经省主管部门认定的共278家,2010年综合利用固废、废液、(不含资源综合利用电厂),%。资源循环利用已从废物利用发展到集初加工利用和深加工于一体的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二)“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从国际环境看,资源供给和环境形势日益复杂,发展低碳绿色和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节能环保产业与各行业紧密相连,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国内环境看,“十二五”期间,国家要求“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七个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从省内环境看,我省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治理的政策,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推动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实施,为节能环保产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十二五”时期,我省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进一步加剧。能源消耗居高不下,污染减排压力增大,资源环境对我省经济发展的约束强度将进一步加大,必将对节能环保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我省节能环保产业虽然取得较大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偏小,区域发展不平衡。我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