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糊涂交友篇
一、交友之道,若即若离
交友是人生一大乐趣,一旦逢着知己,便想越来越好,愿望是好的,但
做法不足取。道家“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小国寡民”思
想是一种极端的疏,不可取,但也不宜过分亲密,到了不分你我的亲近程度。
凡过分亲密必生摩擦,出矛盾,于是出口不逊,棍棒相加,你长我短,揭老
底,戳痛点,鸡犬不宁。调查一下邻里关系不和谐的人家,你会发现他们大
都曾经有过亲密无问的往来史。所以朋友之间相处,特别是好朋友之间也需
要掌握好分寸、火候,若即若离,不失为一种和谐之音。也是糊涂交友的重
要原则。
君子之交淡如水
这是庄子在论述交之道时说的一句话。这句后的意思是,交朋友要保持
水一般的细水长流滋味。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就是说朋友之间的关系不可太
过密切,比如你有事去找朋友,到朋友屋前时,恰好听到里面有人在和朋友
交谈,这时你该怎么办?有人会想,既然是朋友,干脆推门进去就是了。其
实不然。虽然是朋友,但你冒味而入,打搅了人家谈话,其效果一定是好的
吗?因此,你应该悄悄离去,另外再找合适的机会。或者去朋友家拜访之前
先打个电话约好时间,而不能认为是好朋友就可以随时登门。如果能做到这
一点,你们的朋友关系的纽带一定很牢固持久。
与“君子”相立的是“小人”。庄子指出:“小人之交甘如饴”。这是
讲,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果像水一样淡淡地细水长流,永远都不会感到厌
倦,友情会长久持续。倘若像甘饴一般地粘住对方,开始交往时一定很好,
时间久了,关系就会疏远了。因此,文朋友时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给自
己同时也给对方,留下回味的余地。
《菜根潭》的作者洪自诚在论交友时也说:“交友需带三分侠气。”侠
气需压制三分,即与朋友相处,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过分地亲密。这
与庄子所说的“君子之交谈若水”相似。如果侠气发挥到了八分、十分的地
步,往往容易造成两败俱伤,如此,友谊便无法永久持续。
另外孔子也有过类似的论述。孔子曾讲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交友时如果认为彼此很亲密而过于随便,往往容易失礼于对方而不自觉;
反之,距离过大又会产生疏远的感觉。那么,交友的秘决是什么呢?孔子告
诫说:“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即朋友有错,需以诚心来
忠告劝导他,如果对方听不进去,就不必再多说了。如果一味地说教,不但
会引起对方厌恶,甚至会引起相反的效果。那些对朋友的缺点熟视无睹,或
是装作不知道的人,是没有资格与他人交往的。既是朋友,则需尽朋友之道,
该有一次的忠告。若一再劝导,就会引起对方反感。所以,听不听你的忠告,
完全凭对方的判断力。因此,必须尊重他人的自主性,不可一味地劝说,这
就是所谓的“君子之交”。
和而不流
若要朋友交得长久,温良恭俭让的谦和之德与礼貌之举,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朋友之间倘太重视让,老是打躬作揖,自贬而崇人,则恐怕更加糟糕。
所以,朋友问的交往要恰如其份,不强交,不苟绝,不面誉以求新,不愉悦
以苟合,其关系的处理,恐怕用得上这么一副对联:“大着肚皮容物,立定
脚跟做人”,也就是“君子为人,和而不流”,小事“和”大事“不流”。
朋友之间,在非原则问题上应谦和礼让,宽厚仁慈,多点糊涂,但在大
事大非面前,则应保持清醒,不能一团和气。见不义不善之举应阻之正之:
如力不至此,亦应做到不助之。如果明明知道有人在行不义不善之事,却因
他是长辈、上司、朋友,即默而容之,这就是一种很自私的趋避。有时候,
立定了脚跟做人,的确是会冒风险的,也可能会受到暂时的委屈,受到别人
的不理解,但是,这种公正的品德,最终会赢得人们的尊敬的。
《说唐》里鼎鼎大名的尉迟恭是一名莽勇的将军,却不知在唐史里,也
是一位以“和而不流”著称于世的君子。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朝间坐,与
吏部尚书唐俭下棋。唐俭是个直性子的人,平时不善逢迎,又好逞强,与皇
帝下棋却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架炮跳马,把唐太宗的棋打了个落花流水。
唐太宗心中大怒,想起他平时种种的不敬,更是无法抑制自己,立即下令贬
唐俭为潭州刺史,不干休,又找了尉迟恭来,对他说,唐俭对我这样不敬,
我要借他而诫百官。不过现在尚无具体的罪名可定,你去他家一次,听他是
否对我的处理有怨言,若有,即可以此定他的死罪!尉迟恭听后,觉得太宗
这种张网杀人的做法太过份,所以当第二天太宗召问他唐俭的情况时,尉迟
恭只是不肯回答,反而说,陛下请你好好考虑考虑这件事,到底该怎样处理。
唐太宗气极了,把手中的玉版狠狠地朝地下一摔。转身就走。尉迟恭见了,
也只好退下。唐太宗回去后,一来冷静后自觉无理,二来也是为了挽回面子,
于是大开宴会,召三品官入席,自己则主宴并宣布